第一二四章 小孩很生猛

荀罌和士魴來到了偉大首都,前去迎請孫周回國繼任國君。

到了單襄公家裏,說明來意,孫周和單襄公連忙請兩位就座詳談。荀罌把晉國最近發生的事情介紹了一遍,說是國家無主,欒書元帥特派兩人前來,希望孫周為了國家的前途,勇挑重擔,回國登基。

“兩位大夫,感謝欒書元帥,也辛苦你們了。不過,這件事情是國家大事,不是我一個人的事。如果我能做而不做,那是我對不起祖國;如果我做不了而非要做,那同樣對不起祖國。所以我要慎重一點,兩位稍坐,我跟姥爺商量一下。”孫周跟單襄公交換了眼色,然後很鎮定地說。

十四歲的小孩,說話如此直率簡潔而且直達要害,荀罌和士魴都不免心中一驚,看來,這個小孩名不虛傳。

【回國】

“姥爺,我能不能回去?”回到單襄公的房間裏,孫周問單襄公。

“你先說說自己的看法。”

“當初趙盾派趙穿來接成公,我聽說成公在路上險些被殺,回國之後也是裝了一輩子孫子。如果欒書也像趙盾一樣,我寧可不回去。”

“冷靜。”單襄公忍不住贊嘆,對於別的人來說,當國君是日思夜想,死也要上的事情,可是這麽個十四歲的小孩,在這個時候竟然還能夠如此冷靜地思考問題,確實令人稱奇。“孩子,你有這樣的想法,我也就放心了。我來給你分析一下。當初趙盾殺靈公,是因為他要獨掌大權;而欒書殺厲公,是因為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脅。當初趙穿來迎請成公,級別是不夠的,之所以派他來,是趙盾準備隨時鏟除成公,好在成公一路上忍氣吞聲裝孫子,這才活著回到了晉國;如今欒書派來的人級別夠而且不是他的親信,而這兩個人都是君子,所以,欒書是有誠意迎請你回去的。”

一番分析,頭頭是道,孫周豁然開朗。

“姥爺,那我就回去了。”

“孩子,去吧,你一定能重振晉國的霸業的。”

“姥爺,回去之前,給我些教誨吧。”

“《太誓》曰:民之所欲,天必從之。《書》曰:民可近也,而不可上也。《詩》曰:愷悌君子,求福不回。故王天下者必先諸民,然後庇焉,則能長利。”(《國語》)單襄公的意思,要順從民意,不要試圖淩駕於民意之上,為老百姓著想,實際上也就是為了自己的長遠利益著想。

【盟誓】

孫周隨著兩位大夫回國,來到清原這個地方,晉國的卿大夫們就已經在這裏迎接了。這個時候,孫周還不是國君,在級別上與卿相當。所以,大家基本上也就平起平坐,開了個懇談會。

欒書先來了一段開場白,說了一頓什麽“歷史的重任歷史性地落在了公孫周的身上”等套話,最後歡迎孫周發表講話。

十四歲的小孩要說話了。通常,十四歲的小孩在這個場合連話都說不出來,可是,孫周不是通常的小孩,他是孫周。

“各位,我從來沒有想到過我還能回到自己的祖國。現在既然到了這一步,只能說是上天的安排。人們之所以擁立國君,就是為了讓他發號施令。如果立了國君而又不聽他的,那要這個國君還有什麽用呢?如果我當了國君卻沒有什麽成就,那是我不夠材料;如果立了我而又不聽我的,那就是各位的過錯了。立我還是不立我,取決於在座各位。如果你們認為我不行,那我立馬就走;如果認為我還行,那今後就要聽我的。是扶立一個好國君以延續晉國的霸業,還是任由這個國家衰落下去,都在今天了。現在,各位作決定吧。”

孫周話音落下,整整三分鐘沒人說話。

誰能相信,這樣一段話出自一個十四歲的小孩子之口?什麽叫不卑不亢?!什麽叫從容不迫?!什麽叫怡然淡然?!什麽叫胸有成竹?!

“您就是我們翹首以盼的國君啊,我們都聽您的。”卿大夫們異口同聲。他們服了。

“那好,我們對天盟誓。”孫周趁熱打鐵。

於是,孫周與卿大夫們歃血為盟。歃什麽血?諸侯用牛耳,卿大夫用雞。《史記》記載:“刑雞與大夫盟而立之。”

孫周隨後前往曲沃朝拜祖廟,然後到新絳登基。

孫周,現在是晉悼公。

“主公,夷陽五等人是厲公余黨,心懷不滿,恐怕不利於主公,建議滅了他們。”欒書提出建議,想要借此表示忠心。

“不必了,還沒登基就殺人,容易人心不穩。這樣吧,把他們趕走算了,你看怎樣?”孫周拒絕了欒書的建議,不過給了他一個台階。

就這樣,晉悼公趕走了夷陽五等七人,既表現出寬容仁慈,又鏟除了潛在威脅,還沒有得罪欒書。

晉悼公為什麽如此之聰明睿智?有一個說法,如果家中有兄弟的話,一個特別聰明,則另一個通常特別傻。晉悼公就是這樣,他家中還有一個哥哥,極傻,連豆子和麥子都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