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章 小孩很生猛(第3/4頁)

《國語》上有一段叔向對欒書的評價,很有代表性:從前欒書沒有百頃的田產,家裏置備不齊祭祀的禮器,可是他能宣揚德行,遵循法制,使名聲傳播到各諸侯國,諸侯親近他,戎、狄歸附他,依靠這點治好了晉國,執行法令沒有弊病,所以避免了災難。

欒書去世,八卿面臨調整。按照欒書的意思和慣例,應當是荀偃遞補。可是,悼公不準備按照慣例做,他知道誰才是恰當的中軍帥人選。

“韓厥接任中軍帥。”悼公下令,隨後又對八卿作了調整。

現在,晉國八卿的情況是這樣的:中軍帥韓厥、中軍佐荀罌、上軍帥荀偃、上軍佐士匄、下軍帥欒黡、下軍佐士魴、新軍帥魏頡、新軍佐趙武。

從晉靈公六年(前615年)出任司馬開始,韓厥經過42年的奮鬥,終於成了中軍帥。

當一個長期超然於權力鬥爭之外、堅持做人原則的人成為中軍帥的時候,意味著什麽?意味著權力鬥爭已經不再是主流,老老實實幹活才是正道。

【君能臣賢】

下面來看看晉悼公繼位之後的幾件事情,從中就能看到晉悼公的見識、魄力和人格魅力。

晉悼公登基當年六月,魯成公親自前往晉國朝見。悼公熱情接待,禮節周到,令魯成公有些受寵若驚的感覺。等到魯成公回國之後,晉國的士匄隨後也就到了,答謝魯成公對晉國的訪問。這下把魯國的大夫們驚喜壞了,跟晉國打交道這麽多年了,晉國人始終像對待一個跟班那樣對魯國不屑一顧,如今卻按照平等禮節來對待魯國,大家能不感動嗎?

當年十一月,楚國令尹子重侵犯宋國,宋國急忙向晉國求救。

“主公,如果想得到諸侯的擁護,就要保護他們。晉國要重振霸業,請從救援宋國開始。”韓厥的態度很清楚,救。

登基不到一年,要不要跟楚國人交鋒?換了別人,會猶豫。可是悼公決不猶豫:“正合我意,不要耽擱,立即出兵。”

晉軍火速出動,趕往宋國。子重得知晉軍果斷出兵之後,自己主動撤軍了。

“晉國人不忽悠人了。”天下諸侯驚呼。

晉悼公三年,祁奚告老退休。

“祁老,您退了,誰接任呢?”悼公有點舍不得。

“解狐最合適。”祁奚說。

“解狐?你們不是仇人嗎?”悼公有點吃驚。

“您問的是誰適合接任我,沒問我誰是我的仇人。”祁奚說。

悼公很感動,祁奚這是什麽精神啊?

第二天,悼公派人去召解狐來接任祁奚的中軍尉,誰知解狐沒這個命,竟然在前一晚心肌梗塞身亡。

於是,悼公又請祁奚來。

“老爺子,解狐突然病故了,您再給推薦一個吧。”

“那,祁午可以。”

“祁午?那不是您兒子嗎?”

“你問的是誰接任合適,沒問我誰是我兒子。”

“那,羊舌職也病危了,誰接替他比較好?”

“他兒子羊舌赤最合適。”

後來,祁午和羊舌赤都幹得很出色。

這段故事就是祁奚“一舉不避仇,二舉不避親”的故事,千古以來傳為美談,也是“舉賢不避親”這句話的來歷。

悼公很敬佩祁奚,不過其實他更應該敬佩自己,首先他重用了祁奚這個人才,其次他創造了一種民主公正的氣氛,祁奚才有可能以如此無私的立場推薦人才。試想,如果國君就是個昏君,這個國家恐怕就不是“舉賢不避親”,而是任人唯親了。

對此,《左傳》裏的“君子”給了祁奚極高的評價,並且引用了《商書》和《詩經》裏的句子。《商書》寫道:“無偏無黨,王道蕩蕩。”意思是“既不結黨又不營私,這才是堂堂正正的王道”。《詩經》寫道:“惟其有之,是以似之。”意思是“只有自己有才能,被舉薦者才像他一樣”。

所以,一個君主的偉大人格,是可以帶動臣子們的人格也變得高尚的。而如果一個國家到處都是結黨營私,任人唯親,屍位素餐,恐怕君主首先要反省自己的能力和品德。

【一代雄主】

晉悼公在晉國的歷史上又是一代雄主,有人認為他比晉文公還要厲害。的確,從他的表現來看,我們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完美。

晉悼公自從十四歲登基之後,迅速穩定了國內形勢,壓制了多年來不斷的內部權力鬥爭。由於晉悼公的英明睿智和慧眼識才,晉國在悼公時代湧現出大量能臣,大臣們安分守業,各展所長而且懂得謙讓。至於有哪些能人賢人,以及有哪些讓賢薦賢的例子,隨後慢慢道來。

內部的和諧和發展,使得悼公有資本也有信心對外強硬。在整個春秋歷史上,大概沒有任何一個君主能夠像悼公那樣對外強硬。也正因為有了強橫的實力,晉悼公對於盟友可以體現出大度,表現得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