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秦始皇奠定兩千年專制基礎(第2/8頁)

嬴政是個孝子,自己當了皇帝,又給老爸秦莊襄王也上了個尊號,叫作太上皇。

嬴政也許沒有想到,正當他在宗廟中鄭重其事地將老爸尊為中國第一位太上皇的時候,中國第二位太上皇正在泗水郡的田間揮汗如雨地勞動。這位姓劉的農民已經生了四個兒子,分別叫作劉伯、劉仲、劉季和劉交。由於劉伯早死,劉仲自私自利,劉季不務正業,劉交又要上學,他不得不起早貪黑,希望多收幾顆糧食,好給劉交去交學費。

老三劉季後來改名為劉邦。

扯遠了,回到正題。

嬴政又下詔說:“朕聽說遠古時期的帝王只有帝號,沒有謚號。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帝王死了還要有謚號,這樣做,等於讓兒子議論父親,臣子評價君主,這是沒有道理的,朕不喜歡這樣。從此以後,朕就叫始皇帝,後世則以數相加,從二世、三世直至萬世,永無窮盡。”

所謂謚號,就是後人給前人的評定,俗稱蓋棺定論。周朝的時候,天子有謚號,諸侯有謚號,卿大夫階層也有。謚號不是隨便給的,有一整套嚴格的國家標準,比如說:

“克定禍亂曰武”——鄭武公、楚武王就是這類人;

“布德執義曰穆”——秦穆公的一生,也確實稱得上是布德執義;

“屢征殺伐曰莊”——鄭莊公、齊莊公都是好戰之徒。

當然,很多時候,後人為了尊重前人,給的評價會比實際上高一點。比如說,晉惠公不一定惠,齊孝公也不見得孝,但是本著與前人為善的原則,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給他們一個好評了。

另外還有所謂的惡謚,也就是給那些特別不成氣的前人準備的。比如說:“亂而不損曰靈。”楚靈王就得到了這樣的差評。

可想而知,究竟是給好評還是給差評,後人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而且前人無法申訴。當然也有例外——春秋時期,楚成王英雄一世,卻死於政變,他的兒子本來想給他上一個“靈”字,他老人家怒目圓睜,死不瞑目。直到後來改上了“成”字,他才合上眼睛,表示滿意。

嬴政自幼受呂不韋的教誨,後來又接受了李斯、韓非的法家思想,在他的統治哲學中,君主必須是高深莫測的。君主就像是天,什麽時候天晴,什麽時候下雨,根本不用看老百姓的眼色,更不容臣民議論評價。天氣好,不用你們贊揚;天氣不好,也輪不到你們說三道四。對於嬴政來說,謚號這東西,就像是統治者有意留給天下的把柄,是極其愚蠢和無聊的,必須革除。

從此,嬴政便被稱為始皇帝,史書中一般給他加上個秦字,稱為秦始皇。

那麽,這位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始皇帝又是如何治理他的龐大帝國的呢?顯然,沒有兩把刷子是不行的。

秦始皇治國策略之一:以法治國

前面說過,但凡統治,必須要解決一個合法性的問題,也就是統治者為什麽具有統治天下的權柄。

秦始皇接受了鄒衍發明的五德始終說,認為周朝是火德,秦朝受命於天取代周朝,應該是水德。

事實上,秦國一度自認為是金德。據《史記》記載,秦獻公年間,首都櫟陽下了一場金雨,秦獻公自以為是得了金瑞,大張旗鼓地祭祀白帝(金為白色)。但是到了秦始皇年代,鄒衍的五德終始說已經十分流行,周朝是火德的說法深入人心,而火又是克金的,難免讓秦始皇感到尷尬。於是編造了一個故事,說當年秦文公出獵,獲得一條黑龍,乃是水德之瑞(水為黑色),硬生生地將秦國的金德改成了水德。

作為彰顯水德的第一件事,便是變更周歷,將每年的十月作為正月。

有必要簡單解釋一下,中國的古人,按照地支的排序來給月份命名,以十一月為子月,十二月為醜月,一月為寅月,二月為卯月,以此類推,直到十月為亥月。

又按照陰陽五行的理論,給十二地支分別賦予五行的屬性,分別是亥、子屬水,寅、卯屬木,巳、午屬火,申、酉屬金,醜、辰、未、戌屬土。

十月(亥月)作為一年中的第一個水月,自然也就被秦朝定為正月。

第二件事是易服色,將衣服和旌旗等都改成黑色。電影中秦朝的官員開會,黑壓壓一片,有如群鴉雲集,便是這個原因。

第三件事是崇尚“六”這個數字,符節、法冠都用六寸,馬車的寬度為六尺,駕車的馬用六匹,以六尺為一步等。

至於六與水有什麽關系,一般認為,這裏牽涉到《周易》的理論。《周易》的八卦,每一卦都有對應的數字,分別為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其中坎卦象征水,所以規定六為水數。

那麽,究竟什麽是水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