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李斯的倉鼠哲學(第3/9頁)

所謂帝王之術,學成後自然是賣給帝王家。從荀況那裏畢業之後,李斯考慮到楚國已經衰落,不值得他效忠,而其他各國也在走下坡路,只有秦國是他理想中的糧倉,便西入函谷關,來到鹹陽,投奔到呂不韋門下。

這是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剛剛去世的時候發生的事。

呂不韋閱人無數,通過一下午的交談,便認識到了李斯的價值,推薦他當了郎官。

所謂郎官,就是國君的侍從,一般由博學多才的青年才俊擔任。這是一個級別不高,但是可以經常接觸到國君的職務。

在眾多郎官中,李斯很快脫穎而出,贏得了嬴政的青睞。他曾經對嬴政說過這樣的話:“但凡幹大事業的人,應該因時而動。過去秦穆公雖然強大,卻沒有想過要吞並天下,這是因為周朝沒有徹底衰落,還必須尊重周天子的權威。自從秦孝公以來,周王室越發卑微,諸侯混戰不休,秦國乘勢而起,一躍成為天下第一強國,淩駕於諸侯之上,已經有六世之久了。現在山東六國都屈服於秦國,如同郡縣。以秦國之強,大王之賢,統一天下有如掃除灶上的灰塵一般容易。如果不抓住這麽好的機會,坐等各國恢復元氣,又合縱起來對付秦國,就算是黃帝再世,也拿他們沒辦法了!”

嬴政聽了,深受鼓舞,不久就拜李斯為長史。而呂不韋也采用李斯的計謀,派出大量間諜前往各國,以重金收買各國的名士,使他們暗地裏為秦國服務。對於那些不願意被收買的,則“利劍刺之”。

又過了一段時間,嬴政又拜李斯為客卿,也就是享受卿的待遇,但仍以客禮待之。毫無疑問,呂不韋在其中起了關鍵的作用,他對李斯一直是關照有加的。

正當李斯春風得意的時候,一道逐客令打破了他的糧倉美夢。

一開始他感到很驚慌,就像小吏宿舍裏的老鼠聽到有人走近一般,將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但是,在喝完三大碗白開水之後,他就完全冷靜下來了。

這麽重大的事情,呂不韋為什麽會毫無表示呢?逆來順受可不是他的性格啊!

目前在秦國當官的外國人,十有八九曾經在呂不韋府上當過門客,甚至參加過《呂氏春秋》的編寫組。將這些人統統趕走的話,呂不韋顏面何存?更重要的是,日後還怎麽開展工作?

李斯決定到呂不韋府上去問個究竟。

呂不韋顯然料到李斯會來。他像往常一樣接待了李斯,耐心地聽李斯把話說完,然後問了一個問題:“你打算怎麽辦?”

李斯愣了:“我還能怎麽辦?大王已經下了逐客令,我總不能賴著不走吧?”

呂不韋臉上露出一絲不耐煩的神色,但很快掩飾過去。他輕描淡抹地說道:“你難道就沒想過,寫封信給大王說說道理?”

李斯更迷惑了:“這,有用嗎?”

呂不韋說:“當然有用。你是荀老先生的高徒啊,寫篇漂亮的文章,說說咱們這些外籍人士對秦國的貢獻,讓大王明白秦國的發展離不開咱們,豈不是小菜一碟?”

呂不韋遲疑了片刻,又說道:“你要相信,大王是個明白事理的人。”

李斯恍然大悟,告辭回家,用了一個通宵的時間,寫了一封《諫逐客書》,於第二天上朝的時候交給了嬴政。

文章開門見山地寫道:“下臣聽說有人勸大王逐客,私下以為不妥。當年秦穆公招賢納士,從西戎部落得到由余,從楚國得到百裏奚,從宋國得到蹇叔,從晉國得到丕豹和公孫枝。這五位都不是秦國人,而秦穆公重用他們,吞並了二十個國家,稱霸西戎。秦孝公用商鞅變法,移風易俗,民富國強,辟地千裏,奠定了秦國強大的基礎。秦惠王用張儀之計,擊破六國合縱,迫使它們西面事秦,至今都有深遠的影響。秦昭王得到範雎,廢除穰侯,驅逐華陽君,削弱私人的政治勢力,一切權力歸於公室,成就了秦國的帝業。這四位先君之所以能夠取得這麽大的成就,就是因為大膽使用客卿,讓天下的人才為秦國服務。而這些客卿也沒有辜負秦國,如果沒有他們,您認為秦國會有今天的富強嗎?

“大王冠上掛的明珠,腰上配的寶劍,出門騎乘的駿馬,都不是秦國的產品,但是大王十分喜愛它們,這是為什麽?如果非秦不用的話,很多好東西您就沒機會享受了。現在您聽了人家的讒言,不分青紅皂白,無論曲直是非,非秦者去,為客者逐,這又說明什麽?說明您喜愛器玩之物勝過尊重人才。

“下臣聽說,地大物博,國大人多,兵強士勇。泰山不挑剔土壤,所以有那麽高大;河海不拒絕細流,所以有那麽淵深;王者不排斥外人,所以能夠弘揚美好的品德。地不分東南西北,民不分中國異族,兼容並包,共同進退,這就是三皇五帝無敵於天下的根本原因。如今您卻把賓客都拒之門外,讓他們去為諸侯服務,使天下人才畏縮卻步,不敢入秦,難道不是所謂的‘借兵給敵人,送糧給盜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