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李斯的倉鼠哲學

秦修鄭國渠:利在長遠

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去世。

根據傳統,先君去世的當年,仍然用先君年號。從次年的正月開始,才改用嗣君年號。

因此,嬴政正式即位為王,已經是公元前246年春季的事了。

那一年他十三歲,雖然只是個孩子,神情中卻自有一股肅殺之氣。

在他前十三年的人生歲月中,有九年是在趙國度過的。邯鄲的冬天異常寒冷,造就了他堅忍的性格與冷峻的氣質。仲父呂不韋的諄諄教誨,又讓他學會了在眾人面前隱藏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初看他的眼睛,是少年特有的清澈;再仔細看,則是深不見底的淵深。連呂不韋看見他,都感到一絲戰栗。

“大王的眼神深不可測啊!”

呂不韋發出這樣的感嘆,心裏既高興又忐忑不安。

為了慶祝嬴政登基,天下各國都派來了使臣。其中韓國的使團中,有一位特別的成員,他的名字叫鄭國,職業是水工。

所謂水工,不是送水的工人,也不是水管工,而是水利工程師。

鄭國給呂不韋提了一個建議:“關中平原雖然經過這麽多年的開發,但是單位糧食產量相比中原地區,一直處於比較低的水平,主要原因是雨水稀少,灌溉不到位。如果開鑿一條水渠,將涇水引至櫟陽,與洛水連通起來,則整個關中地區的農作物都可以得到灌溉,糧食產量將得到大幅度提高。”

鄭國在一張布帛上畫出了他的設想——水渠以仲山(今陜西省涇陽)為起點,引涇水向西到瓠口,利用西北微高、東南略低的地勢,流經向東,經三原、富平等地,從大荔注入洛水,全長三百多裏,可灌溉面積約為四萬余頃。

呂不韋認真地聽著鄭國的介紹,心裏想,這真是一個大膽的計劃!但是,如果這個計劃得到實施的話,對秦國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那個年代,農業增產或減產,主要取決於老天爺的臉色。而老天爺的臉色往往是不太好的,他不想下雨的時候,就算你求爺爺告奶奶,也得不到一滴水。好好的莊稼地,因為旱災而顆粒無收,這樣的悲劇過不了幾年就上演一次,甚至是連年上演。如果挖一條人工水渠,將涇水和洛水連通起來,那兩條河中間的廣大地區,就可以獲得充足的水源,即便是幹旱之年,對農業生產也不會有大的影響了。

“根據下臣在韓國的經驗,水渠修好之後,每畝地的年產量可以提高一鐘(六石四鬥)左右。”鄭國說。

呂不韋賣過糧食,跟農民打過交道,知道鄭國所言不虛。他在心裏盤算,四百萬畝土地,畝產增加一鐘,總共就是四百萬鐘,這件事情大有可為!

於是,呂不韋將鄭國留了下來,讓他組織實施這一引涇入洛工程,也就是後人所稱的鄭國渠。

工程全面鋪開,進行了一年之後,呂不韋才發現不對勁——相對當時的生產力而言,這項工程實在是太大了!就算秦國將所有的人力物力都投入進去,沒有個三五年是完成不了的。而且那還只是主體工程。要想水渠完全發揮灌溉作用,還要繼續修建大大小小的分渠,這又得花個三五年時間。

根據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原理,一國的經濟總量和資源是有限的,加大生產黃油的投入,勢必減少大炮的產出。秦國分派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水渠,自然在短期內不能發動大規模對外戰爭。山東各國至少可以安生幾年,特別是飽受秦軍侵略之苦的韓國可以松一口氣了。

很顯然,這是韓國人的陰謀。

呂不韋十分生氣,命人將鄭國抓起來,準備以間諜之罪處以死刑。

鄭國說:“我確實是韓王派來的間諜,您要殺死我,我沒有任何怨言。但我能不能說一句話?”

這個要求當然獲得了批準。

鄭國說:“韓王因為害怕秦國進攻韓國,才想出這個計謀。可是,這項工程本身並沒有任何問題,修好之後,對秦國的利益是長遠的。我作為一個水工,不過是讓韓國多存活了幾年,卻為秦國建立了澤被萬世的功勛,您難道就不能等著水渠修好之後再殺我嗎?”

呂不韋聽了,猶豫不決。

一直在堂上不說話的嬴政卻突然說了一句:“寡人免你死罪,繼續為寡人把水渠修好吧!”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鄭國趕緊下拜稱謝。呂不韋也就順水推舟,沒有發表異議。

嬴政的表態,正好是呂不韋心裏所想,二人可謂心意相通。然而,當呂不韋想到這個年僅十四歲的孩子就敢如此果斷地自作主張時,心裏的憂慮隱隱多於喜悅。

倉鼠哲學

鄭國渠前後修了將近十年才徹底完工。修好之後,“關中為沃野,無兇年,秦以富強”,將秦國的綜合實力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而鄭國最終也沒被斬首,反而受到秦國的重用,一直在秦國的朝廷中為官,直至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