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晉國衰落(第3/22頁)

“那依你之見,楚國最終會落到誰手裏?”

“王子棄疾。”叔向說,“此人身為蔡公,又得陳人之助,實力強橫,而且沒聽說有什麽劣跡,治下盜賊不興,民無怨言,威望很高。自古以來,楚國王室動亂,總是小兒子勝出,我看這次也不例外。”

韓起說:“話雖如此,當年齊桓公、晉文公都是流亡國外,後來不但當了國君,還成為霸主,凡事不可一概而論,說不定子幹也有這樣的福氣呢?”

“子幹怎麽能夠跟他們相比呢?齊桓公小的時候就受到齊僖公的寵愛,雖然出逃在外,仍有鮑叔牙、賓須無、隰朋等名士追隨,有莒國、衛國作為後盾,還有國、高二氏為內應。他本人從善如流,行為莊重,不貪財,不縱欲,樂善好施。這樣的人當上國君,不是理所當然的嗎?先君晉文公,乃是狐姬之子,受寵於晉獻公,自幼好學不倦,十七歲的時候身邊就賢人雲集,流亡在外的時候,有狐偃、趙衰為心腹,有魏犨(chōu)、賈佗為手足,有齊、宋、秦、楚等大國為後盾,還有欒枝、郤縠(xìhú)、狐突、先軫等豪強為內應,雖然流亡了十九年,這些人都對他不離不棄。老天要讓晉國興盛,不選擇他又選擇誰呢?我跟您說,子幹跟這兩位沒法比,您看他離開晉國無人相送,回到楚國也沒人迎接,這樣的人想當國君,那是做夢!”

那麽,當王子比和王子黑肱自殺的時候,真正的楚靈王,究竟在哪裏呢?

原來,棄疾剛入郢都,便派了大量的奸細前往楚靈王軍中,散布郢都失陷的消息,而且宣布:只要自行脫離部隊,一概既往不咎。楚靈王聽到這個消息,大吃一驚,連忙帶著部隊回師郢都。沒想到一路走,將士們就一路開小差,走到訾(zī)梁(今河南信陽境內),部隊已經所剩無幾。恰在此時,大子祿和公子罷敵的死訊也傳到了軍中。

遭遇了喪子之痛,又逢眾叛親離,楚靈王萬念俱灰,也不願再回郢都。於是他身邊的人很快就走光了,只剩他獨自一人沿著漢水南下。曾兩次受過王恩的申亥(大夫申無宇之子,楚靈王曾兩度寬恕過申無宇)在棘門(地名)的蘆葦地裏找到了他,將他偷偷帶回家。

一個月之後,楚靈王在申亥家裏自縊身亡。

棄疾一點也不浪費時間。王子比和王子黑肱自殺的第二天,他便即位為君,成為了歷史上的楚平王。

王子比被厚葬在訾(zī)地(今河南省境內),而且有了一個專門的稱號——訾敖。前面說過,敖是楚地方言,意思是雖然即位,卻沒有盡到國君的責任。在楚國的歷史上,有記載的已經有若敖、堵敖、郟(jiá)敖,王子比與他們同列,倒也算是有了一個名分。

郢都城內仍舊人心惶惶。楚平王用楚靈王嚇死兩個哥哥,也把郢都人嚇得不輕。大部分官員對新政權持觀望態度,有人甚至稱病不朝,好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但這難不倒楚平王。

沒過多久,楚靈王的屍體在漢水被發現。臉已經腐爛得不可辨認,僅能從服飾上判定他的身份。楚平王命人將屍體帶到郢都,在國人面前為其舉行了盛大的葬禮。

於是,大夥徹底心安了。

令人尷尬的是,數年之後,申亥終於向政府報告了楚靈王的真正死因,而且交出了他的靈柩。沒關系,這時候楚平王的統治已經穩固了,他輕描淡寫地說了句“原來搞錯了”,命人把原來那具屍體挖出來,又為真正的楚靈王舉行了葬禮。

鬥成然擁立有功,被任命為令尹,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負責楚國的軍政大事。原來楚靈王濫用民力,欺淩諸侯,現在一切都在楚平王和鬥成然的安排下撥亂反正。

陳、蔡二國恢復了獨立。當年楚靈王打著護送公孫吳回國的旗號吞並陳國,楚平王便把公孫吳找到,讓他當了陳侯,也就是歷史上的陳惠公。蔡國的大子有被楚靈王當作犧牲祭祀山神,楚平王便封大子有的兒子公孫廬為蔡侯,也就是歷史上的蔡平侯。楚靈王通過大規模“人地置換”來斷絕被侵占地區人民的復國之念,楚平王則讓這些被遷徙的人們又回到故土。

在國內,楚平王大賞有功之臣,向國民施舍錢糧,赦免有罪之人,選拔賢能之士……總之新官上任三把火,該燒的都燒了,贏得滿堂喝彩。觀從曾經勸王子比殺楚平王,離開王子比後一直隱居在蔡國,楚平王也不介意,派人將他找回來,說:“你想要什麽,我都答應。”

觀從的回答很委婉:“臣的先祖曾經擔任蔔師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