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晉國衰落(第4/22頁)

楚平王於是任命觀從為蔔師,讓他負責宮中的占蔔事務。

為了在諸侯面前樹立全新的形象,楚平王還派大夫枝如(復姓)子躬出使鄭國,歸還楚靈王時代強占的犨、櫟兩地。枝如子躬領命而去,回來的時候卻沒有完成使命。據說此君到了鄭國,跟鄭國君臣拉家常,聊天氣,絕口不提歸還土地的事。倒是鄭國人先沉不住氣了,主動問他:“聽說楚王要歸還寡君犨、櫟兩地,請問有那麽回事嗎?”

“我可沒聽到這樣的命令喲。”枝如子躬漫不經心地說。

鄭國人也不好再追問。

回到郢都,楚平王問他事情辦得怎麽樣了,枝如子躬把帽子取下來,脫掉上衣,叩頭說:“下臣違抗了大王的命令,這事沒辦成,請大王懲罰下臣吧!”

“哦?為什麽?”

“犨、櫟兩地,乃我國北部重鎮,視之為國家門戶亦不為過。雖是先君通過武力強占而來,輕易拱手讓人實非明智之舉,所以下臣鬥膽違抗了您的命令,甘願受罰。”

楚平王大為感動,拉著他的手說:“快把衣服穿起來,回家去吧。下次不谷有重要的事情,再找您來幫忙。”

不谷是諸侯自稱,比“寡人”更為謙遜。枝如子躬使命未達,當受處罰;然而愛國之心,著實可嘉!楚平王讓他回家去歇著,不賞不罰,既維護了自己的權威,也不至於冷了忠臣的心,乃是明智的處理方式。

公元前528年十月,吳國攻占楚國的附庸州來。令尹鬥成然請求討伐吳國,楚平王不答應:“我還沒有安撫人民,沒有侍奉鬼神,沒有完成守備,沒有安定國家,這個時候動用武力,失敗了可沒有後悔藥可吃。州來在吳國,和在楚國沒有什麽區別,隨時可以要回來。”

不討伐不代表無行動。第二年夏天,楚平王派然丹在宗丘(今湖北秭歸縣境內)檢閱西部地區部隊,派屈罷在召陵檢閱東部地區部隊,同時安撫當地百姓,施舍錢糧,救濟貧困,恤孤養老,收容流浪人員,寬免孤兒寡婦的賦稅,選拔地方上的賢能之士。一系列的休養生息政策使得楚國面貌煥然一新。尤為難得的是,這種休養生息政策被堅持了長達五年之久。直到公元前523年,楚國不築城,不用兵,老百姓過了五年踏踏實實的太平日子。

【齊景公公然挑戰晉國的底線】

公元前536年,晉國的首都新田迎來了一位尊貴的客人——齊國的君主齊景公。齊景公此行的目的,一則是朝覲晉平公,二則請求晉國同意齊國對燕國用兵。

原來,三年前燕國發生政變,燕簡公被大夫們群起而攻之,逃到了齊國。齊景公意欲幫助燕簡公復國,但是又擔心晉國幹涉,於是主動上門請示匯報。

晉平公同意了齊景公的要求。燕國的大夫以臣逐君,自是大逆不道,齊國主動要求討伐亂臣賊子,晉國沒有理由反對。於是同年冬天,齊國向燕國宣戰,但是戰爭的結果出人意料:兩國不戰而和,在濡上(地名)舉行了會盟。燕國以祖上傳下來的禮器向齊國行賄,而且將公主嫁給齊景公做小老婆。齊景公財色雙收,便也順手推舟,將燕簡公又帶回臨淄去了。

毫無疑問,齊景公這個人是有想法的。

作為一代昏君齊靈公的兒子和亂世梟雄齊莊公的弟弟,齊景公的童年在多次宮廷政變中度過。崔杼之亂將他推上了國君的寶座,成為傀儡。即位之後不到一年,又遇到慶封之亂。直到公元前545年慶封被驅逐,齊景公才算松了一口氣。

自古雄才多磨難。齊景公中人之資,談不上雄才大略,然而多年的委曲求全磨煉了他的心智,增強了他的膽識,先祖齊桓公的故事更是鼓舞著他去重振東方大國的雄風。

齊景公的晉國之行應該有收獲,任何人,只要具備一定的政治洞察力,便不難看出晉國已經在走下坡路。齊景公躊躇滿志而歸,更加堅定了自己領導齊國崛起的信心。但是在此之前,他必須等待機會增強自己的實力。

而這個機會很快就到來了。

公元前534年七月,大夫子尾病逝,其子高強繼承家業。大夫欒施想趁機介入高強的家政,派人殺死了子尾留下的家宰(首席家臣)梁嬰。同年八月,欒施自作主張,為高強指定了新的家宰。

欒施的舉動引起了高強家上下的同仇敵愾。他們暗地裏發放武器,武裝族人,準備進攻欒施。子尾的生前好友陳無宇也積極備戰,打算幫助高強。

陳無宇是什麽人?是個唯恐天下不亂的人。齊國的每一次動亂,陳家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我能從中得到些什麽”,而且都能從中獲得巨大的利益。這一次高強要攻打欒施,他又怎麽能夠不推波助瀾,煽風點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