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四客卿史實考論》序劄馬剌丁與《大一統志》(第3/7頁)

至元三十一年(1294)十月二十六日,本監準中書兵部關,發到《至元大一統志》四百五十冊,呈解中書省,劄付發下右司收管。(注:高榮盛點校本,第78頁。)

聯系到前文所引許有壬所稱“二十八年辛卯(1291)書成”的《大一統志》,規模達“七百五十五卷”。這裏所提到的三年後“呈解中書省”的四百五十冊《至元大一統志》當屬增訂本的一部分。故而筆者推測,配地圖的工作屬於重修的範圍。因此,重修工作至少在至元三十一年已經開始。且在增補過程中,全書並非一氣呵成,而是分批送呈中書省的。至於重修時增補雲南地志部分的過程,《秘書監志》中有如下描述:

元貞二年(1296)三月初五日,本監準中書兵部關,來文照得雲南發到地理沿革事跡,除完備外有下項未完事理,早為行移,取勘完備,編類圖冊等事呈。奉都省判送,照得雲南系邊遠地面,難與腹裏一體。奉都堂鈞旨:送兵部行移本監,就便計問差來任總管者。

元貞二年三月十二日準兵部關,奉中書省劄付來呈,準秘書監關,著作郎呈,雲南行省所委編類圖志任中,順編到地理圖冊,甚是可取,蓋緣秉志勤苦,通曉文學,久任雲南,習知風土。據金齒未經供報等處,若令本官一就取勘編類,似望早得完備。都省準擬。(注:同上書,第79—80頁,標點筆者間有更動。)

可見雲南與遼陽地志的增補工作並非同時展開,而是有先有後,首先開始的是雲南地志部分。在增補過程中,秘書監接到雲南地志資料後,發現其中有不完備處,特別是缺少了金齒的部分,為此秘書監上報中書省。秘書監認為雲南本地官員“久任雲南,習知風土”,他們補齊所缺部分更為方便。此議得到中書省的同意。據《秘書監志》記載,增補雲南等地志部分篇幅為58冊,其中包括部分甘肅行省的部分。(注:“大德二年(1298)二月初五日,據著作郎呈,奉秘府指揮,編類雲南、甘肅地理圖冊,依上編類到雲南等處圖志,通計五十八冊,合用裝禙物料已經開坐,具呈照詳……大德二年五月初五日,據著作郎呈,依上編類到雲南等處圖志,通計五十八冊,未曾裝禙。就喚到裱禙匠趙德秀等,計料到合用物料,開坐呈乞照詳,移準中書兵部關呈,奉都堂鈞旨,連送兵部,行移工部,比料實用數目無差,就行合屬,依例應付”。第82—83頁。)而增補遼陽地志內容的工作,《秘書監志》中亦有如下記載:

外有遼陽行省地理圖冊,照得別不見開到本省所轄路府州縣建置沿革等事跡,及無彩畫到各處圖本,難以編類。……候遼陽行省發到完備圖志,再行編類,依例呈覆關請。(注:高榮盛點校本,第82—83頁,標點筆者間有更動。)

這是說,秘書監發現,大德二年(1298)收到的遼陽行省資料中缺少“所轄路府州縣建置沿革等事跡,及無彩畫到各處圖本”,因此增訂工作無法進行下去,只得等待遼陽發來更詳細資料後,再行增補。遼陽行省方面如何回應,今已不得而知。但據《秘書監志》記載,次年秘書監就完成了遼陽行省地志的增補工作:

大德三年(1299)七月二十八日,據著作局呈,奉秘府指揮編類遼陽等處圖志並《至元大一統志》全部目錄,今已編類上浄了畢,共計八冊。所據合用裱禙物料,就喚到裱禙匠趙德秀,計料到下項物料,移準中書兵部關呈,奉都省判送,就行工部依上應付。(注:同上書,第84頁,標點筆者間有更動。)

該書還記載:

大德四年(1300)四月十六日,據秘書郎呈,近蒙秘府指揮,編類到《至元大一統志》書四百八十三冊,計七百八十七卷,仰子細校勘,若有差訛,就為改正。仍標出差訛卷目呈監。蒙此,校勘間又奉監官台旨,與著作郎趙從仕一同校勘。奉此,依上校勘了畢。中間差訛字様,已經改正,別無合標出卷目。今將元關出《大一統志書》四百八十三冊隨呈,繳納還庫交收。(注:高榮盛點校本,第87—88頁。)

可見大德三年重修工作已經基本完成,開始裝裱。次年校勘工作完成。重修本書成時,計483卷,787冊。錢大昕考證《大一統志》的重修過程時寫道:

成宗大德初,復因集賢待制趙炞之請,作《大一統志》。《元史》載:“大德七年(1301)三月戊申,蔔蘭禧、嶽鉉等嶽鉉字周臣湯陰人徙居燕追封申國公謚文懿進《大一統志》,賜賚有差。”此再修之本也。此本卷首題:集賢大學士、資善大夫、同知宣徽院事孛蘭肸,昭文館大學士、中奉大夫、秘書監嶽鉉等上進,正大德所修者。《史》以孛蘭肸為蔔蘭禧,譯音之轉也。(注:《潛研堂文集》卷29,《四部叢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