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四客卿史實考論》序劄馬剌丁與《大一統志》(第2/7頁)

劄馬剌丁不但是著名的回回星歷學家,也是傑出的地理學家。他入元後在地理學上最重要的成就是《大一統志》的編纂。《大一統志》又稱《至元大一統志》,錢大昕曾關注過《大一統志》的成書問題。他在《跋元大一統志殘本》中說:

考元時《大一統志》凡有兩本。至元二十三年(1286)集賢大學士行秘書監事劄馬刺丁言:“方今尺地一民盡入版籍,宜為書,以明一統。”世祖嘉納,即命劄馬刺丁與秘書少監虞應龍等搜輯為志,二十八年書成。凡七百五十五卷,名《大一統志》,藏之秘府。此初修之本也。(注:《潛研堂文集》卷29,上海涵芬樓景印潛研堂全書本,四部叢刊。)

錢大昕所據者為元許有壬所撰之《〈大一統志〉序》,該序原文與錢大昕所引略有區別:

至元二十三年歲丙戌(1286),江南平而四海一者十年矣。集賢大學士、中奉大夫、行秘書監事劄瑪裏鼎上言:“今尺地一民,盡入版籍,宜為書以明一統。”世皇嘉納,命劄瑪裏鼎洎奉直大夫秘書少監虞應龍等,搜集為志。二十八年辛卯(1291)書成,凡七百五十五卷,名曰《大一統志》,藏之秘府。(注:《至正集》卷35,明崇道堂抄本,上海圖書館藏。)

除許有壬之外,元代另有其他文獻記載了《大一統志》的編纂過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元《秘書監志》。此項工作在該書卷1“設吏屬”條又稱為“纂修《地理圖志》”。該工作始於至元二十二年(1285)。該書卷4記錄纂修過程特詳。至於其簡要過程,該卷記曰:

至元乙酉(至元二十二年,1285),欲實著作之職,乃命大集萬方圖志而一之,以表皇元疆理無外之大。詔大臣、近侍提其綱,聘鴻生、碩士立局置屬庀其事,凡九年而成書。續得雲南、遼陽等書,又纂修九年而始就,今秘府所藏《大一統志》是也。因詳其原委節目,為將來成盛事之法。(注:高榮盛點校本,元代史料叢書,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以下簡稱高榮盛點校本),第72頁。標點符號筆者有更動。)

這是說,秘書監在《大一統志》書成之後,總結編寫此書的經過:茲事始於至元二十二年(1282),其基本方法是“大集萬方圖志而一之”,而目的是“表皇元疆理無外之大”。初步工作進行了九年。比較上述兩書可知,《秘書監志》所謂經歷九年工作所成之初稿,應即許有壬《〈大一統志〉序》中所言“二十八年辛卯(1291)書成”,規模達“七百五十五卷”的《大一統志》。錢大昕上述所謂“初修之本”,即當指此本。但他似未注意到《秘書監志》中的這一點。前已言及,據《秘書監志》所言推算所得之成書年份,為至元三十年(1293),與許有壬所稱之至元二十八年相差兩年。許有壬既為《大一統志》寫序,肯定見過此書全貌,所記應更為可信。(注:筆者遍查《秘書監志》,未見有至元二十八年《大一統志》書成的記載。)如此說成立,則《秘書監志》所記完成初稿費時九年估計有誤。

前已提及,之所以《大一統志》的“初修之本”在完成後又重修,是因秘書監後來得到雲南與遼陽的圖志資料,遂據以修改原稿,又花費九年時間,方最後成書。錢大昕稱此重修本為“再修之本”。《秘書監志》僅言增補原稿花費了九年時間,未言該書修纂第二階段工作的具體起始與結束時間。至於重修本完成的時間,《元史》有大德七年(1303)“戊申,小蘭禧(注:中華書局標點本,第473頁校勘記[三]記:“小蘭禧考異雲‘小’當作‘蔔’。《元秘書監志》作‘孛蘭’。按本書同名異譯尚有‘蔔蘭奚’、‘不蘭奚’等。此處‘小’字當為‘蔔’或‘不’之誤。”)、嶽鉉等進《大一統志》,賜賚有差”(注:《元史》卷21,《成宗紀》,中華書局標點本,第450頁。)的記載。這裏的孛蘭禧、嶽鉉等人所進之《大一統志》,應即《秘書監志》所提到的包含雲南與遼陽部分在內的《大一統志》的增訂稿。據此,則《大一統志》的重修工作應結束於大德七年。如果《秘書監志》所述增補工作花費九年可信的話,則增訂工作應重啟於成宗元貞元年(1295)。但實際情況卻並非這麽簡單。查《秘書監志》中有下列記載:

至元三十一年(1294)八月,本監移準中書兵部關,編寫《至元大一統志》毎路卷首必用地理小圖,若於編寫秀才數內就選宗應星,不妨編寫彩畫,相應關請。如委必用圖本,依準施行。(注:高榮盛點校本,第78頁。)

這是說,在至元二十八年《大一統志》書稿初成之後,增配地圖的工作依舊在進行之中。繪制彩色地圖的工作是一位名曰宗應星的文人承擔的。此人在《秘書監志》中二見。人們不禁要問,增配地圖的工作究竟是增訂的一個內容,還是“初修之本”的繼續?《秘書監志》還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