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與帖木兒王朝關系史研究》序

案前的書稿,是張文德教授積數年之力寫成的關於明與帖木兒王朝關系史的學術專著。

明與帖木兒帝國幾乎同時興起於故元的廢墟之上。1368年明軍攻入大都,元祚既滅。明西境抵今新疆哈密。雄踞東亞的明帝國在西域所面對的是,故元貴族裂土割據而形成如下幾支勢力:

一、在以阿母河(今阿姆河)與忽闡河(今錫爾河)之間為中心的綠洲農耕區,即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後裔建立的察合台汗國西部,為突厥化與伊斯蘭化的蒙古巴魯剌思氏貴族帖木兒所建立的帖木兒王朝,明人稱其創建者帖木兒為“故元駙馬”。帖木兒西滅伊利汗國,北攻欽察汗國,成為除明帝國之外蒙元王朝政治遺產的最大繼承者。二、成吉思汗長子朮赤後裔在今伏爾加河、頓河流域建立的欽察汗國在帖木兒的沉重打擊之下已趨向衰落。三、在中亞東部,存在著兩股較大的勢力:其一為故元外剌部,即斡亦剌惕,明人稱為瓦剌。此部元末脫離成吉思汗家族控制,從蒙古高原西北部遷至天山以北草原,與退入漠北的元帝後裔爭雄於蒙古高原。其盛時力量伸及大漠南北,威脅明朝。其二為東察合台汗國。大致在蒙古巴魯剌思氏貴族帖木兒控制察合台汗國西部的同時,居於今新疆阿克蘇地區的蒙古朵豁剌惕氏貴族扶立察合台後裔,控制了察合台汗國的東部,明人稱為“別十八裏”、“亦裏八裏”或“養夷”,回回人先後稱為“向陽地”、“小不花剌”等,上述幾支勢力中,最為強大的是帖木兒王朝。

明朝的對外交往,分海路和陸路兩條渠道。海路因成祖、宣德朝鄭和七次下西洋的壯舉,特別是近年世界各國紀念鄭和首航600周年的活動而為世人所矚目。但明代與西域的陸路交通並未因鄭和遠航而萎縮。其實明初朝廷因與故元勢力鬥爭的需要,對西域鄰國更為重視。治明對外關系史者,不能不了解帖木兒王朝。有關帖木兒王朝的史料主要是以波斯文寫成的,這是西方學者的傳統研究重點。其重要者有:

匿只木丁·沙米的《勝利之書》。(注:匿只馬丁·沙米:《帖木兒駙馬武功記》德黑蘭波斯文刊本(Nizām al-Dīn Shāmī,Zafarnāma,tārīkh-i futūhāt-i Temūr Gūrkānī,Tehran,1987-1985)。)作者是報達城(今巴格達)人,1401—1402年(804,伊斯蘭太陰歷紀年,即通常所稱之回歷陰歷。以下不再重復注明),帖木兒召見他,供給他材料,命他用普通人能夠看懂的文筆修史。沙米在書中說,成吉思汗的祖先合不勒汗與帖木兒的祖先合出裏(Qačuli)是兄弟,他們之間訂立了蓋有“紅塔木花”(紅印)的契約——合不勒汗的子孫得世居汗位,合出裏的後裔則世居相位。後來成吉思汗與合出裏的後裔哈剌察兒之間,都哇與哈剌察兒之孫也連吉兒(IIengir)之間都重新確認了這一契約,但契約文本在阿裏算端在位的混亂年代中遺失。這個所謂“契約”,顯然是沙米為擡高帖木兒家族的地位而杜撰出來的。但上述缺陷並不影響其著作對研究帖木兒朝歷史的重要性。

除沙米之外,舍剌甫丁·阿裏·牙子底也寫了一部同名的著作《武功記》。(注:舍剌甫丁·阿裏·牙子底:《武功記》,烏隆巴耶夫塔什幹,1972年(Sharaf al-Dīn’AlīYazdī,Zafarnāma,ed.by A.Urunbaev,Tashkent,1972);牙子底:《武功記》卷1,德黑蘭1957年重印加爾各答1885年伊拉赫達德刊本(Sharafudddin’Ali Yazdi,Zafar-nama,tome I,ed.M.IIahdad,Calcutta 1885/ed Muhammad’Abasi,Teheran 1336s)。)作者為帖木兒之子沙哈魯(Shahrukh,意為“王冠”)的隨從。1428—1429年(832),東察合台汗國羽奴思汗被兀魯伯俘獲後,就同舍剌甫丁待在一起。書成於1424—1425年(828),其中許多部分取材於匿只木丁的同名著作,對察合台汗國史記載得較為簡略。此書曾於1918年和1957年在德黑蘭出版,1972年又有烏隆巴耶夫(A.Urunbaev)塔什幹勘本。目前尚無漢譯本。

《潔凈園》(注:迷裏·哈旺忒:《潔凈園》,德黑蘭1960—1961年波斯文刊本(Mīrkhwānd[Muhammad b.Sayyid Burhāal-Dīn Khwānd Shāh],Rawdat al-Safā,Tehran,1960-1961)。),作者是帖木兒朝貴族迷裏·哈旺忒(Mir Khawand,意為“異密統治者”),原籍不花剌,父輩移居巴裏黑,本人長於哈烈城(Herat,元代之也裏城,今阿富汗赫拉特),逝於1498年(回歷903),書成於帖木兒朝末年。《潔凈園》分為7卷,最初1848年和1852年分別在印度孟買和德黑蘭石印出版,1891—1894年倫敦出版了5卷本,目前使用較廣的是德黑蘭1960—1961年刊本。《潔凈園》有多種摘錄本和歐洲文字摘譯本,尚無漢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