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金風玉露七夕情:中華情侶節(第3/5頁)

情品顯人品

人類的異性之間的性愛,本來是基於性的差別和吸引而發生的情感,但人類在建造文明時也建造了文明人,把自己的精神生活大大提高了,豐富了,升華了,把原本簡單的性愛升華為具有豐富精神內涵的人類的情愛。這就從動物性升華為人性。這是第一層升華。

愛情是心靈的契合、靈魂碰撞的火焰,是人類精神園圃的鮮花。這就進入第二層升華,從物質的追求升華為精神的追求,升華成一種很美麗的精神現象。這種現象不僅超越了一般的性愛,而且升華成一種很崇高的很聖潔的感情。對於高尚愛情的追求,實際上已成為人類的一種精神境界。純潔的愛情、高尚的愛情是可以穿越時空的,海誓山盟,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局限,而具有永久的魅力。

一個人人品的高低,往往可以從情愛中表現出來,所以中外古今的文學作品、藝術作品,往往都是通過愛情生活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品格,許多世界文學名著常通過愛情來寫人物,因為愛情是窺探靈魂的門戶,測量品格的標杆,可以把心靈深處最隱秘的紋理彰顯出來。對於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品格的忠誠、貞純、崇高,與愛情的真誠、堅貞、高尚,總是相通相融的。一味追求實利實欲的人難於忠貞不渝,涼薄浮淺的人難有深刻的愛。林黛玉的痛徹心扉源於純真,奧瑟羅的雷霆萬鈞源於崇高,他們都是有真性情的人,忠實於愛情的人。

從古到今,有一些兩性關系停留在比較低的水平上,或者是一種單純的性欲望,或者是一種物質的欲望,通過婚姻來求得物質享受上的滿足。甚至有些年輕人說:“只求一朝擁有,不求天長地久。”牛郎織女的愛情不是這樣的。牛郎織女的情感世界,反映了我們古代的一種在當時是很超前的,在現在也是有生命力的婚愛觀,他們這樣久長的愛情,超過那種低俗的,光是考慮物質、考慮欲望的婚愛。織女是天上的公主,按照世俗的眼光她該嫁個有權位錢財的高官,可她卻偏偏下嫁給牛郎,她是把人的品質放在第一位,看中牛郎這種忠厚、誠懇、勤勞的品格,所以她寧可拋棄天庭的優越生活,反抗天帝的命令,下嫁人間,住進牛郎的茅草房,滿足於很樸實的、平民的長久夫妻生活。牛郎對自己的妻子,是一心一意的,誠心誠意地呵護著她。這樣一種理想,是主張當事人自己做主。不看重權勢和金錢,而注重人品的優劣,這都是很先進的愛情觀。在中國古代的愛情故事裏,不管是詩歌、小說還是戲劇裏,都是批判嫌貧愛富,反對以勢利為標準,都是追求人格、品行的完善。

總之,七夕婚戀觀強調的是婚姻自主而非屈從外力,看重的是人格人品而非權勢財富,贊揚的是忠誠堅貞而非輕薄浮浪,追求的是精神高尚而非一時情欲,贊賞的是勤勞持家而非好逸浮華。這是中華民族優良的婚戀觀,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一種表現,而且與時代精神相融通,是現代人應當繼承發揚的,是有利於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抵拒不良風氣影響的。今天,我們應當從傳統七夕節所固有的文化蘊含中,提升出積極健康的婚戀觀,作為中華情侶節的精神,並創造出適合今日人際交往和社會活動的節慶方式,把傳統和時尚融通起來,年復一年地發展出為廣大群眾所喜歡的七夕中華情侶節。

2003年春,筆者向中央有關領導人當面建議,我們何必熱衷於西方的情人節呢?七夕節是我們自己兩千多年的情人節。領導人當時就表示贊許,而且說最好不叫情人節,因為我們中國人對“情人”有不同的解讀,是不是可以叫“情侶節”。我覺得很有道理,所以筆者後來都提倡說七夕是中華情侶節。珠海市的沿海大路就稱情侶路。

疊加為中華情侶節

七夕節又稱星節、女兒節、乞巧節等,與其他傳統節日一樣都是綜合性、多義性的,隨著時代發展的需要而突出某方面的節名,是符合傳統節日本身發展規律的。七夕節現可突出愛情主題稱情侶節。

有人說,牛郎織女天各一方,一年才能見一次,把七夕作為中國情侶節不吉利。現在許多人愛過西方的情人節,如果按照上述邏輯,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吉利”嗎?

西方情人節(英語:Valentine's Day)的起源眾說紛紜,較普遍的說法是為紀念羅馬教士瓦倫丁。據《世界圖書百科全書》(World Book Encyclopedia):在公元3世紀,羅馬皇帝克勞狄烏斯二世禁止年輕男子結婚,因為他認為未婚男子更適合戰爭的需要。一位名叫瓦倫丁的教士違反皇帝的命令,秘密為年輕男子主持婚禮,結果被收監,在那裏他治愈了典獄長女兒失明的雙眼。據說瓦倫丁於公元270(或269)年2月14日被處死。行刑前他給典獄長的女兒寫了一封情意綿綿的信表白愛情。後人遂把2月14日作為情人節。另據《天主教百科全書》(The Catholic Encyclopedia)記載,教宗在公元496年廢除牧神節,把2月14日定為聖瓦倫丁日,即St.Valentine's Day,後來這個節日以“聖瓦倫丁節”——亦即情人節的姿態盛行起來。但是在第2次梵蒂岡大公會議後,1969年的典禮改革上,因為在史實上不確定是否真實存在這個人物,聖瓦倫丁日就被廢除了。現在天主教聖人歷已經沒有聖瓦倫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