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火樹銀花鬧元宵(第3/3頁)

公共空間和鬧元宵

元宵節的大活動人山人海易發生踩踏等安全事故,因而憚於舉辦。人山人海說明群眾需要,踩踏事故說明需加強公共空間的建設和管理。中央已有加強公共文化建設的文件。

公共空間和節慶的關系非常密切,像元宵節這樣社會性大活動、群眾性大狂歡的節日,關系更加密切。公共空間,包括廣場、中央街道、公園,以及一些鄉鎮的公共活動場所。農村的祠堂過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種公共空間。傳統節日過去多偏重於家庭,有些年輕人說,傳統節日是和家人一起過,“洋節”是和朋友一起過。我們的傳統節日以家庭為基點同時又要突破家庭的範圍走向社會,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研究加強公共空間,是為了適應節慶發展的要求,是當前需要我們關注的課題。

廣場是重大節慶的天然場所,北京的天安門廣場、美國的紐約時報廣場,都是舉世聞名的。廣場具有平坦、容量大的優點,相對不易發生踩踏事件、容易維護安全。我國許多城市建造了很好的廣場,發揮其節慶場所的功能何樂而不為?2015年3月台中市的燈會參觀者超過一千二百萬人次,令全島交通吃緊。

西方國家的一些大節,常在重要大街上搞巡行、巡遊,包括過中國年的時候他們有些大城市也搞巡遊。香港過年的花車大巡遊遐邇馳名,北京的廠甸也是過年的著名街道。其他城市的一些重要街道,如中山市的孫文路等,也可以是巡遊的好場所。我們把這些空間充分利用起來,可以把節慶文化和市民生活聯系得更緊,把節慶搞得更紅火,這樣的節慶才有生命力。

公園是非常好的公共空間,我們常在公園舉辦廟會。舞龍舞獅已成為華人年節習俗的重要標志。

舞龍:水是生命之源,也是農業的命脈。在中國人觀念中龍是管水的因而也管雨,可以協調風調雨順,元宵舞龍燈盛行就含有此祈願。舞龍的種類數以百計,異彩紛呈:火龍、水槍龍、冰上龍、花臉龍、板凳龍、手舞龍、醉龍舞、皮影龍、龍獅舞、花腰彝女子舞龍……百龍騰中華,文化回歸,氣象萬千。回歸後,適者生存,必然會發展、會創新、會繁榮。

舞獅:傳統認為獅子威風,擅長守門,所以許多大門口蹲著兩個石獅子。舞獅也是百花齊放,有文獅有武獅,有北獅有南獅,北獅如北京天橋的舞獅,南獅如廣東佛山的舞獅,都傳統悠長各有特色。還有獅龍結合的九獅拜龍呢。

舞龍舞獅是武術體育和舞蹈的完美結合(黃飛鴻的電視片就借舞獅進行武術比鬥),威武雄壯,壯我民族精神,又適合廣場群眾活動,已成為中華節日的代表性符號,2008年筆者就提出,希望有單位主辦舞龍、舞獅大賽或展演,就像龍舟大賽一樣,很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