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火樹銀花鬧元宵(第2/3頁)

看看臘盡春回,又早元宵節近。且說這清風寨鎮上居民,商量放燈一事,準備慶賞元宵。科斂錢物,去土地大王廟前紮縛起一座小鰲山,上面結彩懸花,張掛五六百碗花燈。土地大王廟內,逞賽諸般社火。家家門前,紮起燈棚,賽懸燈火。市鎮上,諸行百藝都有。雖然比不得京師,只此也是人間天上。當下宋江在寨裏和花榮飲酒,正值元宵。……宋江對花榮說道:“聽聞此間市鎮上今晚點放花燈,我欲去看看。”……卻早天色向夜,東邊推出那輪明月上來。正是:

玉漏銅壺且莫催,星橋火樹徹明開。鰲山高聳青雲上,何處遊人不看來!

當晚宋江和花榮家親隨梯己人兩三個,跟隨著緩步徐行。到這清風鎮上看燈時,只見家家門前,搭起燈棚,懸掛花燈,燈上畫著許多故事,也有剪采飛白牡丹花燈,並芙蓉荷花異樣燈火。四五個人,手廝挽著,來到大王廟前,看那小鰲山時,但見:

山石穿雙龍戲水,雲霞映獨鶴朝天。金蓮燈,玉梅燈,晃一片琉璃;荷花燈,芙蓉燈,散千團錦繡。銀蛾鬥彩,雙雙隨繡帶香球;雪柳爭輝,縷縷拂華幡翠幕。村歌社鼓,花燈影裏競喧闐;織婦蠶奴,畫燭光中同賞玩。雖無佳麗風流曲,盡賀豐登大有年。

當下宋江等四人在鰲山前看了一回,迤邐投南走。不過五七百步,只見前面燈燭熒煌,一夥人圍住在一個大墻院門首熱鬧。鑼聲響處,眾人喝采。宋江看時,卻是一夥舞鮑老的。……那跳鮑老的身軀扭得村村勢勢的,宋江看了,呵呵大笑。

宋代花燈制作的技藝有很大進步,彩燈華麗奇巧,琳瑯滿目,如辛棄疾的詞《青玉案·元夕》所描繪:“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火樹銀花燈彩奪目,繁燈焰火似下星雨,魚龍燈等耀奪月色的華燈,伴隨鳳簫樂聲起舞,寶馬雕車載著美女貴婦香飄滿路,繁華的群體性遊樂,構成元宵節熱鬧絢麗的景象。

“鬧元宵”,一個“鬧”字點出元宵節的紅火,中華民族比較不尚張揚,有狂歡節味道的傳統節日當首推元宵節。

“更吹落星如雨”北京鳥巢元宵

元宵節俗遍及城鄉,據說近幾十年,傳統節慶的氣氛城市不如農村,大城市不如小城市。2006年元宵節筆者到晉中看看,果不其然!正月十五、十六、十七,榆次(現晉中)、榆社、左權,依次排開鬧元宵。十五的榆次,三大廣場同時舉辦社火會演,一個個方隊行進式表演進入廣場,在凜冽的寒風裏,壯實的漢子赤膊上陣,號子聲震天動地,上演了一個個筆者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原生態社火。群舞群鼓都有一位剛健妖嬈的女郎當指揮,站在特為她搭的四面淩空的高台上,翩翩起舞,她既是指揮,又是領舞,是群體的靈魂。看了她們身手不凡的表演才知道什麽叫“渾身解數”,渾身上下仿佛每個細胞都有表情,每只指頭都會說話,每根發梢都有靈性,一招一式都是造型,而從頭到尾又通脫流暢,叫人目不暇接。筆者慨嘆道:真應當把她們請到央視!旁邊的當地領導回應:已經培養了一二十個。

午後我們到南莊看架火,這裏的趙家幾代相傳成了架火專業戶。在空闊的田野上已架起三座牌樓火,都有頤和園門前的牌樓那麽大,上面綴滿燈彩,還刻繪著八仙過海等人物,《三國》《水滸》等故事,觀賞的人流都贊嘆不已。夜幕降臨後,四鄉八鄰扶老攜幼地來了,真是人山人海。八點鐘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隨著一聲令下,三座牌樓通體透亮,火樓銀花,群星飛舞,有的直射蒼穹,有的天女散花,歡呼聲,驚嘆聲,此伏彼起,整個一片歡樂的海洋。

十六的榆社縣,在縣城通衢搭起觀禮台,“四大班子”都來與民同樂,或一個鄉鎮或一個部門的表演方隊行進式通過。他們行進到觀禮台下,親熱地呼喊著台上幹部的名字,親切地互相拜年道賀。十裏通衢兩旁密匝匝幾排人墻,扶著老人的,頂著小孩的,人頭攢動。真是萬人空巷,傾城出動了!縣委書記輕聲跟筆者說:“如果我們不組織,老百姓就自動走村串鄉演出,那就要埋怨我們了。春節裏我們都全力以赴投入,把這當作新一年的第一件大事,盡量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聽了這話筆者的高興有二:傳統節慶的根深紮在民間,沒有斷,逢春定會繁盛;州縣“父母官”沒有忘卻與民同樂的傳統,中華狂歡節會鬧得更歡!是的,我們要發展元宵節社會化的文化特質,有意識地為城鄉居民展拓社交娛樂的空間,有組織地開展群眾文藝大會演、民俗活動大巡遊(如社火)等,鼓勵幹部和廣大群眾共同參與,讓“鬧元宵”真正成為遍及城鄉的中華“狂歡節”。這有益於活躍民族精神、建設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