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清華園邊“內三旗”(第2/6頁)

我爺爺呀,昨兒我也想了半天,還真不知道。因為我爺爺死得早。我太太呀,太太,明白嗎?

定:旗人管奶奶叫太太。

司:我太太27歲就守寡,我有一個大爺,一個叔叔,我父親老二,她就守著這仨孩子。那陣不都是守節嘛,27歲。她娘家姓史,是漢人還是漢軍也不知道。也在北京住,不知道在什麽地方。我小時候倒還見過她,我太太的嫂子什麽的也常來,大腳,都是大腳。反正那時候生活不好,人就顯得老,我太太73歲死的。我那陣十四五吧。

定:那她靠什麽生活呢?

司:不知道,慢慢地反正哥兒仨就大了。我父親那陣說就是當差,那時生活還成,都是皇上給糧食,每月發錢糧,還發老米。那陣不是都吃老米嘛,就跟現在共產黨時候一樣,有生活,共產制。後來有一年北京還賣過老米,黃的,吃過一陣子,好吃,一說老米老米的,就想起那陣兒皇上給的了。我父親在宮內幹了不少年,每天從住的地方到宮內幹活,晚上再回來。每天都在那兒吃飯。我們在駱駝廠租了一間房,就在東華門門市部胡同,我就是在那兒生的。我父親不是上朝,當官的才叫上朝,他就是勞動,按現在說就是轎夫,擡轎子的。鑾儀衛注81,懂嗎?要不說小皇上我父親都擡過。等小皇上一登基,坐到寶座上,文武大臣一給拜,直哭,我父親就覺得哎呀,這哭不好,不吉利。要不三年就……

後來摧殘(推翻)清政府,就不行了。連皇上都沒有了,我們那陣挺困難,我上頭兩個哥哥一個姐姐,四個孩子。我父親從宮裏出來沒有職業了,生活當然就差了,在北京住也沒有生活呀,我們就搬到鄉下去了。鄉下有三個旗,那三旗都是一個旗,注82現在說是一個村了是吧,那地方就叫三旗,在藍旗營的北邊,成府街那邊,已經讓清華大學給占了。不是西三旗,西三旗現在還有呢。我父親他們祖傳的有兩份祖產,一份就是三旗這房子,皇上家給的呀,得錢糧給的三間房,自己的,獨門獨院。這事我父親倒跟我說過,說大爺家有六間房,說不清怎麽給他的錢糧。原來好像是沒有我父親的,我父親也挺勇敢的,就跟那頭兒說,頭兒說那好,就讓他騎馬射箭,看他那騎馬射箭不錯,給了他三間房。注83在那之前三旗的房是別人住著。我們就搬三旗那兒去了,不是就不花房錢麽,我那陣才3歲,我是從那兒長起來的。

還有一份祖產是墳地,在立水橋注84,就從亞運村直接往北,不遠,我還真去過。老墳地是沙土地,有土圍脖,有祖墳,沒有碑。有人給照應著,墳前墳後有閑著的地,人家就種。不算看墳,就是地由他種。是漢人。不交糧食,就是他的。解放前後還有呢。我那姑姑什麽的,年年去上墳,後來可能都給平了。

定:您3歲以前住在宮邊上,您父親講不講宮裏的事?

司:講那陣我也小啊。由我父親說,那宮裏的事他都一清二楚。紫禁城裏多少間房,哪兒哪兒他都知道。

定:您3歲是1922年,把宣統皇上趕出宮去是1924年。你們搬到三旗的時候皇上還沒出宮呢?

司:出宮了,因為我父親沒差了,所以就回鄉下了。

定:你們管這兒叫鄉下?

司:就是城外頭啊,那就是鄉下。

定:您能說出三旗的位置在哪兒嗎?

司:三旗人就都集中住在清華裏邊兒。清華正門一進去有一條河,就在河的南邊。都是一排一排的房,一排一個院兒。後來有的年久失修,倒塌了,就不整齊了。我們去的時候住的都還是旗人,都是老住戶,我們老司家原來也有一戶住在那兒,就是八姥姥家。那邊的人跟城裏的人就有些個不一樣,你聽說過沒有?旗人跟旗人也不一樣,有八旗的人,有咱們這鑲黃正黃正白的三旗的人。注85就說八旗人太貧,就是又生活不好吧,事兒還特多,什麽挑個鼻子挑個眼啦,這個不對那個不對,特不像咱們一般的旗人那樣。有時候跟人說話,就說你看這八旗的人就這麽貧。到底是怎麽個貧呢,也不知道,咱們也沒跟這些人打過交道。這姑娘都不願意給八旗的人,我們這家子沒有跟他們結婚的,都是給自己這鑲黃正黃正白的三旗。要說生活水平,八旗和三旗差不多,那時候都沒有正經的事。我那姑爺家是蒙古族,一直就在藍靛廠,火器營,也是一個滿族的地方,聽他們說話跟我們沒什麽不一樣,就是說是蒙古族。注86

那陣兒生活不太好,挺困難的。後來我大一點兒了,就知道(三旗人)哪家都在清華大學工作,男的一人工作養著幾個人,什麽球場了,什麽學生宿舍,搞衛生的,送水送茶的,都是這些。我那兩個哥哥後來在木料組管管東西,每天上班,下班回來,每月開工資,那時才掙16塊錢,這都還是不錯的了。也有老太太給人家當保姆,不一定是旗人,也有外邊的人。可是旗人挺多的。所以我們在清華那邊本家多,親戚多,你看姓司的,都是我們本家。現在有十幾家吧。我們這些人家在清華都有好幾代了,至少三代。現在又都要把他們往外趕。因為現在從外邊雇民工特別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