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守墳的“四品宗室”

——金秀珍、金竹青、金恒德口述

[訪談者按]清朝皇族在清中葉以後就已明顯分化,清朝覆亡之後,王公地位一落千丈,有錢的跑到天津,更多的則淪於貧困。北京的西北角,也就是靠近西直門城根兒的地方,由於房價遠較城內便宜,很多貧窮宗室與八旗子弟便遷居到城墻根兒下,這裏人煙稀少、房屋簡陋、環境肮臟,日久成為貧困旗人的聚居地,遂有“窮西北套”之稱。北城之謂“貧”,這是因素之一。

這些沒有爵位的愛新覺羅子弟,在清朝被稱之為閑散宗室,到乾隆朝時為他們的面子起見,又賜給他們每人一個“四品頂戴”的空銜(犯罪者除外),於是又被稱為四品宗室,但實際上的待遇,卻比一般的八旗馬甲高不了多少,如遇婚喪嫁娶、意外變故,或者食指浩繁,也會如普通旗兵一樣陷入貧困境地。注110辛亥革命以後,很多人的生活更是陷入絕境。

這組口述與前面幾組不同的是,幾名被訪者都是一家人,分別是四品宗室毓珍的妻子、妹妹和女兒,她們從各自不同的角度,講述了這個康熙皇帝的直系後裔、“一出生就是四品宗室”的一家兩代人幾十年來艱辛慘淡的生活。

在本書中,這可能是一組最接近於“女性視角”的訪談了,不僅因為三位被訪者都是女性,還因為在她們的講述中,相當細膩地再現了在這樣一種困境中女人的生存狀態:她們生活中瑣瑣碎碎的平庸、磕磕絆絆的煩惱,以及當生計瀕臨絕境時的掙紮,還有更重要的,是旗人男子所不及的堅忍。毓珍的家計,主要就是靠他長年離家在外當保姆的母親和做挑活的妻子支撐的,他妹妹老大出嫁,之後也挑起了一家的生計。在旗人家庭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我在不同場合不止一次提到過這點。

《愛新覺羅宗譜》中毓珍家族支脈一覽:

允禔(固山貝子品級)注111

毓珍(第一子)注112毓珠 毓珮 毓瑞


(一)金秀珍口述

時 間:2000年1月15日

地 點: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宿舍

訪談者:定宜莊

在場者:佟鴻舉注113、金恒德(金秀珍之女)

[訪談者按]秀珍原名董秀敏,嫁到愛新覺羅家之後即改夫姓為金,名秀珍。與愛新覺羅家族結婚的女性大都如此。

1999年秋,《北京晨報》刊登一條消息,說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部拆房時,在校園裏發現了一通乾隆朝的石碑,當時碑身和馱碑的赑屃已經分離,但碑身文字保存完好,上書“原任綏遠城將軍宗室弘晌碑文”,落款是“乾隆四十七年”。注114這通碑以及住在石碑附近的弘晌後人也由此引起相關人士的注意,一時間探訪此碑者絡繹不絕。這並不是新發現,因為此碑的拓片早在數十年前就被收藏於北京圖書館(即今國家圖書館)。注115而我在轉過年的年初專程踏訪此碑,是因為在後來有關此碑的陸續報道中,都提到一位“守墳人”,即弘晌後人毓珍的妻子——金秀珍女士。當時碑已被重新立起,周圍渣土也都清理幹凈,看起來很像樣子了。金女士的家,就在政法大學後面的居民樓中,顯然是返遷後分給他們的房子。

據《清史稿》:“固山貝子品級允禔,聖祖第一子。三十七年三月,封直郡王。三十九年四月,上巡視永定河堤,鳩工疏濬,命允禔總之。雍正十二年卒,世宗命以固山貝子禮殯葬。子弘昉,襲鎮國公。卒。子永揚,襲輔國公。坐事,奪爵。高宗以允禔第12子弘晌封奉恩將軍,世襲。”

毓珍保存的家譜

查愛新覺羅族譜,弘晌是康熙皇帝之子允禔的第12子,毓珍則是弘晌的第6世孫。弘晌歷任庫車辦事大臣、盛京將軍和綏遠城將軍,是不折不扣的封疆大吏,他的兒子永多曾任西安將軍、盛京將軍和烏魯木齊都統,地位與其父不相上下,但永多的後人便都默默無聞了。

金女士未嫁前就生活在“窮西北套”,與毓珍成親之後,於1950年前後出城到弘晌的墓地守墳,此後當農民的日子只能以艱難竭蹶形容。

金女士在我為她做訪談之後一個半月就遽然溘逝。能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留下她的聲音和照片,對她的子女和我自己,都是一個安慰。

1.住西北套注116的時候

金秀珍(以下簡稱金):我現在成天就坐著。

我民國七年(1918年)生人,今年八十一。我們家八旗,正黃旗。我爺爺家是董鄂氏,像我們家這滿族,一人一姓。我爺爺姓常,我父親姓穆,我倆叔叔,就是倆爹,叫爹,不叫叔叔,也各有單姓,姓富的,姓花的。這都是由滿洲名字來的,他們各人有各人的滿洲名字,我爸爸叫穆金泰,我二爹叫花金泰,我老爹叫富渾泰。後來就歸一姓了,我爸爸叫董啟朋。我就姓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