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疑案迷蹤(第10/19頁)

雍正八年二月,雍正又生了一場大病,為了治病保命,他開始大規模地向各地征訪名醫術士。雍正的心腹、浙江總督李衛推薦了一位有“神仙”之稱的道士賈士芳。賈士芳入宮後手到病除,頗見奇效。但出乎意料的是,一個多月後雍正突然下令將賈士芳下獄治罪,最終“斬立決”。據說是因為經賈士芳調治之後,雍正的病情還有所反復,時好時壞,後來雍正感到自己被這個“異人”耍弄了,“伊(賈士芳)欲令安則安,伊欲令不安則果覺不適。”

但殺了一個賈道士,不等於雍正就從此不信道士了。不久,又召江西龍虎山的高道婁近垣入京。婁近垣在禦花園內設壇禮鬥,以符水治療,雍正果然病愈,還於雍正十一年喜得兒子弘曕。婁近垣自然備受恩寵,被雍正賜以四品龍虎山提點、司欽安殿主持之職。龍虎山道觀也沾了婁近垣的光,得庫銀一萬余兩,大興土木,煥然一新。

雍正十二年,婁近垣奉命回龍虎山督造道觀。宮苑內的修道之事由張太虛、王定乾主持。張、王二人與婁近垣不同,更注重於“爐火修煉”,以金丹大藥來給雍正治病,企圖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婁近垣可能也用丹藥,但比較謹慎)。可能就是這兩個人煉的丹藥,最終讓雍正送了命。

為皇帝煉丹當然是絕密事件,在官書正史上沒有記載。但研究人員仍通過清宮秘档尋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據記載皇宮日用物品的內務府賬本《活計档》記載,在雍正八年冬天,運入圓明園4000余斤木柴煤炭和礦銀等物,開始在園東南角的秀清村為雍正開爐煉丹。丹爐一開,燒煉之火便沒有熄滅。從雍正九年到十三年,雍正下旨向圓明園運送煉丹所需物品157次,平均每個月兩三次。累計動用黑煤192噸,木炭42噸,此外還有大量的礦銀、紅銅、黑鉛、硫磺等煉丹必備的礦產品以及其他相關物件。一爐又一爐的金丹大藥由此煉成。雍正服後,感覺良好,還拿出少許丹藥賞賜給出征將士。

就在雍正死前的12天,又有200斤黑鉛運入圓明園。黑鉛是煉丹常用原料,更是一種有毒金屬,過量服食可致人死亡。“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雍正常年服用丹藥,毒素早已滲入到五臟六腹,但很可能就是這200斤黑鉛,最終讓雍正毒發而亡。

雍正暴崩後的第三天,剛剛即位的乾隆皇帝便發布一道上諭,下令將張太虛、王定乾等在宮苑中煉丹的道士全部驅逐,令其各歸本籍,告誡他們對宮中及先帝的一言一行,不準在外談起,如有違反,絕不寬貸。並特意強調,先皇雍正喜好“爐火修煉”,僅是作為“遊戲消閑之具”,對煉丹道士“未曾聽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藥。”作為新天子,萬機待理,為何要這麽急迫地專門發布上諭將這些道士趕走?且還要“此地無銀三百兩”地作一番辯解?合理的解釋是,正因為雍正死於丹藥中毒,乾隆恨不得將慫恿父親吃丹的道士碎屍萬段,只是熱喪期間不宜殺人,且要顧及皇家體面,不便公開將他們公開處死,只好一趕了之。

其他死因說

關於雍正之死,除了“丹藥中毒說”外,還有若幹種其他說法。

1.“累死”說

雍正雖然以不正當的手段奪得了帝位,但從他上台後的政績來看,他還算是中國歷史上政績最為突出的君王之一。作為“康乾盛世”一位承前啟後的關鍵人物,舉凡國家政制、吏治人事、財政賦役、軍事戰略、文化教育等各方面,事無巨細,雍正都躬身規劃,建樹頗多。要處理這麽多的政務,雍正的“勤奮”的確非常人可比,經常白天親政、議政,夜晚批覽奏章。所作批語,少則數十字,多達一千多字,且“一字一句皆出朕之心思,無一件假手於人,亦無一人贊襄於側。”後來,雍正挑選自己朱筆批閱的奏章7000多件,陸續編成360卷的《朱批諭旨》。而實際上,雍正親筆朱批的奏折遠不止這些,總數有數萬件之多。經常熬夜和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可能是導致雍正患病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

2.“春藥致死”說

雍正曾說自己“清心寡欲,自幼性情不好色欲。即位以後,宮人甚少。朕常自謂天下人不好色未有如朕者。”(《大義覺迷錄》)這種自我表白未必可信。雍正即位的最初幾年裏,事情太多,政敵無數,還要向世人表明自己是個真正稱職的皇帝,所以才做出不好色欲、自我節制的樣子來。可雍正七年之後,該殺的殺、該關的關,政敵也擺平了,制度也理順了,相對於以前而言,雍正多少有了一點“閑”。而帝王一旦有了些“閑”,也就開始貪圖女色,與之有關的病症也隨之暴露了出來。有史料可考,雍正的後宮從皇後到最低等的答應有二十幾人,可能還有一些隱在後面“沒名分”的。考慮到雍正在位的時間才十三年,實在不能算是“甚少”。為了應付這麽多妻妾,使用“春藥”一定必不可少,不排除雍正因過度服用“春藥”而被“色殺”的可能。朝鮮有一本書叫《承政院日記》,是朝鮮使者寫給朝鮮國王的報告,書裏記載“雍正晚年貪圖女色,病入膏肓,自腰以下不能運用者久矣”,當可作為雍正死於女色的一條重要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