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再探謎案(第4/20頁)

1908年11月14日,年僅38歲的光緒皇帝驟然駕崩,次日,即11月15日,慈禧太後也緊接著病死。

從那時候開始,“慈禧太後毒死光緒皇帝”的說法開始流傳。至今流傳了一百多年。這個說法一直被國人無條件地相信。

我讀法律出身,有“證據癖”,現以本文,嘗試從現代科學屍檢報告入手,和大家談談。

讓我們來看看國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學術問題研究課題組(清光緒帝死因研究)在北京崇陵提取、檢測了光緒皇帝遺骨以及頭發的砷含量之後,所寫的一篇《清光緒帝死因研究工作報告》。

這個研究課題組的成員,不但含有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反應堆工程研究設計所的專家王珂、張永保、鄒淑蕓、夏普、李義國,還包含有北京市公安局法醫檢驗鑒定中心的法醫張新威、張大明、宋朝錦、潘冠民。

但是,這份報告不但冗長,而且內含技術性語言,十分枯燥,不適合大眾讀者閱讀。我已經對其進行抽絲剝繭,將該報告簡化了,直接指出報告的要點如下。

醫學告訴我們,砒霜中毒後會導致體內砷含量升高,於是課題組從光緒皇帝遺體的“砷含量”入手。課題組在化驗了光緒皇帝的頭發,並且對比性地化驗了其他人的頭發之後,得出了以下的一組“發砷含量”對比數據(單位:微克/克):

可見,光緒皇帝的發砷含量是正常人的幾百倍到一萬倍以上。這樣的典型症狀,直接指向了“砷中毒”——也就是俗話說的砒霜中毒。讀者可能會說,光緒皇帝的頭發,經過一百年,水分都蒸發了,上述的百分比數據不準確!應該承認這樣的懷疑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我認為:

1.光緒皇帝的頭發水分的確會蒸發,但是,同時“砷”也會揮發。也就是說,在這個百分比除法算式裏,分子、分母同時都變小了。因此,對“發砷含量”百分比的影響,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能互相抵消。

2.課題組同時還對隆裕皇後遺體的頭發和一具清末幹屍的頭發進行了對比檢測,數據顯示:光緒皇帝的頭發砷含量,即便是和他同時代的其他人相比較,仍然壓倒性地、遠遠地超過了他們。須知隆裕皇後、清末幹屍的頭發,水分也蒸發了。

所以說,上述這份“發砷含量”對比報告,仍然有著強大的證明力,我們可以認為光緒皇帝砷中毒——也就是說,光緒皇帝服用了大量的砒霜。

出於謹慎,課題組考慮到了棺木對光緒皇帝頭發進行汙染的可能性,於是,課題組對棺木內的碎屑、香料、粉末等殘渣,也進行了采樣,分析其砷含量,並和光緒皇帝的頭發進行了對比,得出了以下的對比數據(單位:微克/克):

由此可見,棺木內各物體的砷含量,遠遠低於光緒皇帝的發砷含量。也就是說,光緒皇帝頭發裏的砷,並非來自於棺木的汙染。可是,由於史料記載,光緒皇帝久病,長期服用中藥,因此,不排除有慢性砷中毒的可能。

課題組為了進一步排除慢性砷中毒的可能,又參考了《中國醫藥報》2004年 12月 29日第 7版報道的慢性砷中毒病例(該患者長期超量服用牛黃解毒丸),二者對比之後,發現光緒皇帝的發砷含量是慢性砷中毒病患發砷含量的 66倍。

換言之,光緒皇帝也不應該是慢性砷中毒,光緒皇帝由於長期服用中藥而可能產生的發砷含量過高,可以排除,因為數據對不上。那麽,光緒皇帝頭發內那麽高的“發砷含量”,到底是從哪裏來的呢?課題組緊接著,化驗了光緒皇帝的骨骼碎片和殘留衣物,得出了以下一組對比數據(單位:微克/克):

很明顯,光緒皇帝頭發的砷含量,與他的頭皮、脊椎骨、內衣殘片等物體的砷含量,基本上處在同一個水平。由此可見,光緒皇帝頭發的高砷含量,是來自於他的身體。進而,課題組經過反復研討之後,得出了以下的結論:光緒皇帝死於砒霜中毒。讀到這裏,讀者也許會質疑:既然光緒皇帝的身體砒霜中毒,那麽,為什麽不是他內衣的胃部位置砷含量最高,而是右袖部位的砷含量較高呢?這個問題很刁鉆,但是這個問題的確存在,不容回避。我認為,存在以下的各種可能:

1. 光緒皇帝右手撫胸而死,並且死後甚至下葬後仍保持了這個姿勢。

2. 光緒皇帝內衣穿著欠整齊,右袖直接接觸胸部。

3. 光緒皇帝內衣的胃部位置衣片,已經腐爛、滅失。

4. 光緒皇帝的陵墓——崇陵,之前曾經被盜,屍體被擺弄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