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深挖內幕(第8/19頁)

可見,曹汝霖在他的回憶錄裏,雖然沒有特別提到“黃緞子”這個載體,但是,“簽字畫押、宣誓贊成”,也是比較清晰的,其實說的是同一件事。

在同一點上,當年的前清遺少派、北洋旁觀者張達驤,在中國文史出版社《我所知道的北洋三雄》這冊資料裏,也是這樣回顧的:“是以徐樹錚為首的北洋軍頭們耍了張勛。先是唆使你去幹,你幹了之後,我們再反對你。”

張達驤的證詞,關鍵文字是這樣的:

“……徐樹錚急於驅黎(元洪),恐夜長夢多,就不擇手段策劃行動起來,他知道張勛對復辟蓄意已久,而張的秘書萬繩栻素為張所推重,遂極力唆使萬在張左右鼓動復辟,這是徐樹錚慫恿人上梯子之後再抽梯之計,張並未悟及……”

這不是“耍”,是什麽?

還有一個證人:曾毓雋。

在段祺瑞、徐樹錚利用張勛復辟這一點上,段祺瑞的心腹曾毓雋,也在《文史資料選輯》第四十一輯裏,寫下了這樣的證言:

“……段祺瑞曾經說過:‘張勛帶兵入京打倒黎元洪,是上了我們的當。 ’徐樹錚也說:‘張勛是個復辟腦袋,先讓他復辟,我們才有機會(倒黎執政)……’”

以上諸多的證人證言,都指向同一個事實:大家夥簽名假裝擁護張勛復辟,事後又出兵反對他——張勛,這個憨哥哥,顯然是被玩弄了。

於是,在各方表面上的“大力支持”之下,張勛果斷帶領數千名辮子兵,浩浩蕩蕩地開進了北京。

7月 1日,北京城全城商民的戶門口,掛上了龍旗。

清朝復辟了。

就在此時,果然,段祺瑞在天津起兵討伐張勛。7月8日,段祺瑞向張勛開出了以下的和談條件:

1. 取消帝制。

2. 解除辮子軍武裝。

3. 保全張勛性命。

4. 維持《清室優待條件》。

對於段祺瑞開出的這個和談條件,張勛是如何反應的呢?對此,《文史資料選輯》第四十一輯收錄了段祺瑞的心腹曾毓雋的一份回顧:

“……張勛則提出:必須允許其辮子軍安全退出北京回徐州老巢。於是,談判破裂,雙方繼續開打。7月 12日拂曉,討逆軍兵分三路會攻,天壇辮子軍率先投降,其余的也陸續繳械了。

當時,一些軍閥采取了騎墻觀望的態度。例如,山東張懷芝,遲遲不發討張電,等到得知辮子軍在北京節節敗退,各省紛紛發出討張電的時候,張懷芝才倉促決定發布討張電。

7月14日,段祺瑞返京再任總理,並親自去日本領事館請黎元洪復職總統。黎元洪覺得自己引張勛入京造成此變,愧對國人,遂自己決定下野。於是,段祺瑞電促馮國璋入京,就職總統……”

為什麽張勛僅僅帶了幾千名辮子兵,就膽敢入京搞復辟?事件親歷者曹汝霖在《一生之回憶》裏面,是這樣認為的:

“……張勛以為:在徐州軍事會議上,各省軍事巨頭都贊成復辟了,所以只帶了三千(原文如此,準確數字待考)辮子兵入京搞復辟,因為張勛深深相信各方會響應,所以不需要帶太多的兵,不料,各省軍事巨頭臨時變卦,背信棄義,食言毀約,他也沒有料到段祺瑞出師竟然如此迅速……”

可見,張勛是真的相信諸多將領對自己的“擁護”,才有恃無恐,僅僅帶了幾千號兵進了北京城,當時的張勛,還滿懷信心天真地認為大家夥都會從四面八方帶兵來擁護他呢。

而馮玉祥,則在其《我的生活》裏,摘錄了張勛在失敗之後,寫給段祺瑞的一封信,張勛在信中,是這樣對段祺瑞說的:

“……勛(張勛)知國情,只宜君主,即公等卓見,亦早詆共和,茲方擁戴沖入,輒即反對復辟……逐鹿中原,不為大局綢繆,純為權利起見,徒說伸張大義,豈為好漢英雄……恨當世無直道……”

馮玉祥進一步評論道:

“隱約之間,可以看出:張勛上了段祺瑞的當之後,是非常的憤慨。”

張勛給段祺瑞的這封信,翻譯成現代國語,是這樣的意思:

“……我張勛為什麽要搞復辟?因為我深深知道:中國的國情,只適合搞君主體制。即便是號稱遠見卓識的你(段祺瑞),也對共和心懷不滿好久了,你們剛剛擁戴我帶兵入京,立即就翻臉了……你們只知道爭奪政權,沒有一個是為了中國大局考慮的,你們嘴巴上說的是正義,實際上都是孬種……這世界是多麽的黑暗啊……”

平定張勛復辟事件之後,馮國璋以副總統身份繼任大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