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回望歷史

中國近代史是復雜和精彩的,有時又是顛覆的,這裏的講述,與我們記憶裏的古板印象迥然不同,絕非一般歷史書上的忠奸兩列、黑白分明。作者讓那些我們曾經熟悉的故事再次擁有震撼人心的溫度與力量,激發思考,助力當今,彰顯歷史巨大的魅力和誘惑力。

鄧世昌和他的“太陽犬”

在甲午海戰當中,鄧世昌抱著他的愛犬一起沉入大海,這件事情到底是否真實?時過境遷,由於史料不足,目前已經很難還原事件原貌。當然,這也絲毫不影響鄧世昌的英雄形象……

1894年9月17日,甲午戰爭中的中日“黃海海戰”爆發,在戰鬥中,北洋水師“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英勇殺敵,無奈“致遠艦”中彈爆炸,鄧世昌落水殉國。

在不少的歷史讀物中,關於鄧世昌在 1894年“甲午黃海海戰”中殉國的一幕,是這樣描述的:

“在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見致遠艦被日本海軍發炮擊中,正在下沉,鄧世昌憤而跳入海水,當鄧世昌浮在海面上的時候,他的‘太陽犬’遊了過來銜住他,不讓他下沉,鄧世昌把他的狗按了下去,雙雙一同沉入水中,壯烈殉國。”

也就是說落水之後,鄧世昌的愛犬遊了過來,要救他,可是鄧世昌決心殉國,於是他按住了自己的愛犬,雙雙沉入水中溺亡……可是,鄧世昌這個“按狗共沉”之說,是否真實?我想,還是讓我們重新審視史料吧。首先,我們看看,書上所說的“按狗共沉”之說,出處是哪裏?有一個出處是鄧世昌殉國之後出版的《點石齋畫報》,讀者注意,這是一本畫報,不是一本嚴肅的史學著作。

這本《點石齋畫報》,報道了鄧世昌落水之後拒絕戰友拋來的救生圈,喊救國口號,並按住自己的狗一同沉入海水中,壯烈殉國。這份畫報還配上了一幅想象的插圖。

《點石齋畫報》所描述的這一幕,有一點似乎是違反物理定律的:鄧世昌落水後,如果沒有救生物,如果他執意求死,則必然是迅速沉入水中,似乎並不可能憑空漂浮於水面良久,並完成了以下一系列的動作——擺手拒絕戰友的救生圈,喊救國口號,按住自己的狗。

那麽,《點石齋畫報》的報道,又是來源於什麽資料呢?不知道。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點石齋畫報》只是一份畫報,並非嚴肅的史料,不足以成為信史,更不能成為寫史的依據。

於是,我們再來看看,李鴻章當年給朝廷的關於鄧世昌殉國的報告:《直隸總督李鴻章奏請優恤大東溝海軍陣亡各員折》。

李鴻章的這份報告,是這樣寫的:

“……其力戰陣亡之管帶、大副等,自應先行奏請撫恤,以慰忠魂,致遠管帶提督銜記名總兵借補中軍中營副將噶爾薩巴圖魯鄧世昌……爭先猛進,死事最烈,擬請旨將鄧世昌……交部從優議恤,鄧世昌首先沖陣,攻毀敵船,被溺後遇救出水,自以闔船俱沒,義不獨生,仍復奮擲自沉,忠勇性成,一時稱嘆……”

李鴻章在奏折裏對鄧世昌殉國過程的描述,翻譯成現代漢語總結後是如下的意思:

“鄧世昌落水之後,被戰友救了上來,但是,鄧世昌說:‘整只艦艇都沉沒了,我沒有獨自求生的道理。’說完,鄧世昌重新跳入海中自沉身亡。”

讀者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李鴻章不是現場見證人,他的奏折所述,要麽出自部下的報告,要麽出自自己的猜想。

2.李鴻章這份奏折是要建議光緒皇帝從優撫恤鄧世昌,為了這個目的,當然是將鄧世昌之死,寫得越壯烈越好。

3.鄧世昌是李鴻章的部下,鄧世昌殉國越壯烈,李鴻章的臉面越有光,李鴻章在甲午戰爭中失敗,已經沒有臉面對朝廷,唯有奮力描述自己部下將士的忠勇,以向皇帝表明:我已經盡力了,我的部下們也已經盡力了,這次打敗仗,實在不是我的責任。

從這樣的動機和背景看來,李鴻章奏折裏面所描述的鄧世昌殉國過程,是不能完全置信的,至少不能獨自成為信史,而必須有待佐證。

所以,我們再來看看,當年北洋艦隊老兵的說法。

知名歷史學者戚其章,在其所著《北洋艦隊》中,收錄了兩份描述鄧世昌殉國過程的水手證言,其中一份是“來遠艦”老水手谷玉霖,他是這樣說的:

“鄧管帶(鄧世昌)見致遠(艦)行將沉沒,不肯獨生,憤然投入海中,他平時所養的愛犬鳴叫,急跳入海中救主人,轉瞬間銜住鄧管帶的發辮將他拖出水面,這時,搭救落水官兵的魚雷艇也趕來,艇上水手高呼:‘鄧大人,快上紮杆!’鄧管帶用手示意,不肯苟生,跟狗一起沒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