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執政府時期(第5/7頁)

《教務專約》通過後,恢復了禮拜日和四個宗教節日,政府停止實行每十天一個來復日的制度,邁出了廢除共和歷的第一步。《教務專約》的簽字儀式在巴黎聖母院大教堂隆重舉行,元老院、立法院、保民院的重要官員都參加了這次盛典。第一執政乘坐著宮廷的馬車,帶著舊日君主的護從和儀仗前來參加典禮,在禮炮轟鳴聲中宣布恢復舊傳統、開始極權制度。教皇特使紅衣主教卡普拉拉主持了大彌撒。當天晚上,杜伊勒裏宮苑舉行了燈火會和音樂會,軍人們公開表示反對波拿巴的做法,在回宮後,波拿巴問戴爾馬將軍如何看待這次儀式,戴爾馬回答說:“我認為這是一次無聊的宣教儀式,只不過少了一百萬人參加,而這一百萬人犧牲性命去推翻的,恰恰是您今天恢復的東西。”

共和十年花月15日(1802年5月15日),波拿巴提出了建立榮譽軍團勛章的法案。榮譽軍團的成員是有終身爵位的人,共分為十五個大隊,每個大隊又分成不同的等級,每隊有七名二等(大校)軍官、二十名三等(少校)軍官、三十名四等(士官)軍官和三百五十名五等(普通)團員,軍團長由第一執政擔任,所有成員都有年俸。波拿巴的目的是建立一個新的貴族階級,當參政院討論這項法案時,他再次表示了自己貴族政治的意圖。國家參政官貝利埃對這種與共和精神背道而馳的制度提出反對,第一執政回答說:“這並不是滿足虛榮的小玩意兒,這是我們用來引導人們的思想的。說實話,我並不相信法國人民真的喜歡自由和平等,我認為,法國人只有一個感情,那就是榮譽,我必須滿足這種感情,給他們以榮譽,請看人民是如何崇拜外國人的騎士勛章的……如果你們認為共和國已經確立,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們擁有建立共和國的能力,卻還未曾將共和國建立起來。”

波拿巴的目的很明確,他要建立一個與法國革命所要建立的制度、與新社會人民希望的制度完全相反的政權制度。雖然保民院和立法院都已經過清洗,參政院也很順從,但這三個機構都表示反對這個旨在恢復不平等的法案。對於榮譽軍團勛章法案,參政院十四張贊成票,十張反對票;保民院三十八張贊成票,五十六張反對票;立法院一百六十六張贊成票,一百一十張反對票。這種騎士等級制度在輿論界的反響也不盡如人意。

最先領受勛章的人並不以此為榮,反而表現出一種被嘲弄的態度。但波拿巴不顧人們的不滿,繼續推行他的政策。波拿巴企圖通過建立特權來確保自己的政權,同時用自己的政權來鞏固取得的特權。1802年5月6日,在保民院夏博·德·拉利埃的提議下,元老院宣布任命波拿巴再任執政十年。但波拿巴並不滿足於延長執政期限。1802年8月2日,元老院又根據保民院和立法院的決議,作出決定:一、由元老院宣布,任命拿破侖·波拿巴為終身第一執政。二、建造一個一手握勝利月桂枝、一手握元老院法令的和平塑像,向後世子孫證明全國人民對第一執政的感戴。這場革命以同意終身執政、批準臨時執政府憲法而宣告結束。元老院承認了科爾尼代提出的新法案,掌握並保持了最高主權,並在適當的時機將最高主權交給了波拿巴。

共和十年熱月15日(1802年8月4日)的憲法,將人民摒除在政府之外。固定了公職和行政職權,規定選舉人是終身制、第一執政有增加選舉人名額的權力。元老院則擁有改變國家組織、停止陪審團的職權,此外還宣布各郡不受憲法保護,解散立法院和保民院,撤銷法院判決。到1802年末時,所有權力都落入了終身執政的手裏,他掌握著忠誠的僧侶階級和榮譽軍團,此時的參政院只是單純的行政組織,立法院不過是頒布法令的機器,而元老院則成為立憲機器。只剩下五十人的保民院,不時發出自由和反抗的聲音,因此波拿巴一時沒有取消它,但卻除掉了最敢說話和說話最有力量的委員,這樣,保民院便和其他的國家機關一樣,重復著波拿巴的意旨。

世襲皇帝拿破侖·波拿巴的加冕大典

隨著領土的擴張,這種擴大權力的措施也推展到了國外。1802年8月26日和9月11日,波拿巴分別將厄爾巴島和皮埃蒙特並入法蘭西共和國;10月9日,他占領了公爵死後無人繼位的巴馬國;10月21日,他派遣一支三萬人的軍隊進入瑞士,支持因改定各州法律而引起混亂的瑞士聯邦,給予英國決裂的借口。

從英國的利益和形勢來看,即使和談也一定會破裂,而波拿巴合並小國等行為則加速了這種破裂。從波拿巴這方面說,他希望以征服他國來擴大疆土,建立戰功,通過軍事勝利來達到個人的極高地位,因此他不會輕易罷休,和談只是幌子,他要的是戰爭。在這個時期內,兩國政府的外交照會措辭都十分尖刻,共和十一年花月25日(1803年5月15日)英國大使惠特沃思爵士離開巴黎,和談破裂,雙方進入戰備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