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督政府時期(第4/7頁)

波拿巴首先在芒泰諾泰擊潰了中路敵軍,攻入皮埃蒙特地區;之後在米萊齊莫將保衛都靈和米蘭的撒丁王國軍和奧地利軍徹底分隔開。在擊退奧軍以前,波拿巴首先向左面挺進,消滅了撒丁軍,極為震驚的都靈宮廷慌忙屈服,在凱拉斯科簽訂了停戰協定。1796年5月18日,共和國又在巴黎與撒丁國王簽訂和約,共和國得到了薩瓦地區和尼斯、丹達兩個領地。在這個歷時十五天的戰役中,波拿巴打了六次勝仗,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倫巴底的門戶亞歷山大裏亞被占領,法國背面蘇澤和布律內特兩個要塞被摧毀,獲得了尼斯領地和薩瓦。

在結束皮埃蒙特戰役後,波拿巴乘勝追擊,不給奧軍喘息機會。他從皮亞琴察渡過波河,從洛迪渡過阿達河,這一勝利打開了他進入米蘭的門戶,並且為他進占倫巴底地區提供可能。共和軍包圍了曼圖亞,博利厄將軍被迫在提羅爾隘口退守,之後,維爾姆澤前來接替博利厄,並率領援軍進攻曼圖亞,試圖將戰場轉移到意大利。但他和自己的幾個前任一樣,也被波拿巴擊敗了。波拿巴先是撤回對曼圖亞的包圍,在擊退維爾姆澤的援軍後,以更強大的兵力再度包圍該城,並且重新占領了提羅爾的陣地。

這次進攻在協同作戰上也十分成功,當意大利方面軍從提羅爾方向進攻奧地利時,馬斯河方面軍和萊茵河方面軍也同時進攻德意志;在儒爾當的左翼軍支持下,莫羅的右翼軍基本上與波拿巴會合。兩個方面軍分別渡過萊茵河後,在縱深六十法裏的戰線上前進,莫羅在攻克烏爾姆和奧格斯堡後,渡過勒克河,先頭部隊已到達提羅爾隘口的背後。但是在關鍵時刻,儒爾當遭到了奧地利親王查理大公的襲擊,敗退下來。左側失去掩護的莫羅不得不後撤。儒爾當的這次過失直接妨礙了這次戰役中計劃的實現,並且給奧地利王國提供了喘息時機。

在反法戰爭中失去比利時的維也納宮廷,認識到保存意大利的重要性,因此全力保衛意大利。再次被擊敗的維爾姆澤率領殘部困守在曼圖亞,阿爾文奇將軍率領五萬匈牙利軍隊前來支援,試圖改變戰況,但他的運氣並不比博利厄和維爾姆澤好,波拿巴再次取得勝利,曼圖亞投降後,共和軍占領了意大利,隨後,又通過山嶽地帶立即進軍維也納。波拿巴的目標是擊敗奧地利的最後希望——查理親王,他很快就越過提羅爾隘口進入德境,此時傳來消息,莫羅指揮的萊茵河方面軍和奧什指揮的馬斯河方面軍成功執行了前次戰役計劃。驚慌失措的奧地利宮廷,無奈地簽訂了累歐本停戰協定。

奧地利調動了所有的軍隊,派出了所有的將軍,依然沒有戰勝正處在強盛時期的法蘭西共和國軍隊,波拿巴率領的意大利方面軍在歐洲完成了法國革命的事業。這次戰役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除了天才的將領外,還要歸功於波拿巴那些能獨立指揮作戰的助手,這些將軍能夠獨當一面,完成一項軍事行動或一場戰鬥,此外,士兵們都是具有高素養的法國公民,有熱愛祖國的高尚精神,並且對通過革命擴大祖國版圖十分擁護,這支部隊維護了在紀律約束下的自由,給每個士兵提供了成為將軍的機會。天才的將領加上這樣的軍隊,不獲得成功都很難。

1792年的戰役按照舊的方式進行,軍隊各自單獨行動,雖然分散但不曾離開自己的戰線。救國委員會時期,則把軍隊集中起來,避開當前正面的敵軍,將距離拉開,加速軍隊的運動力和靈活性,將力量集中在一個共同目標上進行戰鬥。如果說救國委員會是在每一場戰役中這樣做,那麽,從戰爭的第三個階段開始指揮的波拿巴,則是在每一次戰鬥中這樣做。他將所有的軍隊集中在一起使用,目標是具有決定性的某一點,然後用一支軍隊迅速打敗幾支軍隊。他對大部隊的運用十分自如,即使軍隊的活動在他的視野以外,當需要占領一個陣地或取得一次戰鬥的勝利時,他也隨時能將軍隊部署在指定地點。

波拿巴的外交才能絲毫不遜色於他的軍事才能。之前,意大利半島上各個小國政府基本上都參加了反法同盟,但這些國家的人民卻同情法蘭西共和國,波拿巴利用這個特點,消滅了他不曾征服的皮埃蒙特;並且將從前依賴奧地利的米蘭改變為“西沙爾平共和國”。他還利用征收特別稅的手段,來削弱和控制托斯卡納以及巴馬和摩德納等小國,而沒有占領它們。在波拿巴戰勝博利厄時,教皇曾經簽訂了停戰協定,但在維爾姆澤前來支援時又違反協定,如今,他不得不將羅馬涅、波倫亞、斐拉拉割讓給共和國以換取和平。在波拿巴的安排下,這些地方被合並到西沙爾平共和國。熱那亞在廢除貴族政體後,變為單一的利古裏亞共和國。威尼斯貴族政體曾經為反法聯軍提供便利並在軍隊後面進行暴動,在這次戰役後作為交換米蘭的條件,被強制讓給奧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