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專政君主體制和王權的終結(第3/9頁)

在三級會議開幕的第二天,貴族和僧侶的代表分別在各自議院自行召開會議,第三等級因為有雙倍的代表人數,被允許使用三級會議的會場,這是最大的會議廳。接下來,開始了一場決定革命是發生還是被制止的鬥爭,法國的前途決定於這三個等級是分裂還是聯合。

這個重要問題開始於審查代表的資格。第三等級代表們主張共同審查,即使三個等級不在一起開會,但每個等級對於審查其他等級的代表資格都是感興趣的;而特權等級則以各等級分開存在為理由主張分別審查,因為他們察覺到,只要開始了這次共同行動,以後就不可能再分開。

第三等級的行動十分謹慎老練,並且很有毅力。他們冒著風險作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一系列緩慢且不起決定作用的成果、進行了反復的鬥爭之後,才獲得現在的地位。開始時,他們采用聰明而穩妥的做法,按兵不動,在某些場合,只要善於等待就能取得勝利。三個等級中,第三等級的內部意見一致,並且他們的人數占三級會議代表的一半;貴族內部存在傾向於平民的反對派,僧侶中大多數傾向於平民,這些人中有幾個熱愛和平的主教,是人數眾多的教區司鐸的朋友,僧侶中的教士階層相當於教會中的第三等級。

在這種局面下,拖延時間會使各等級重新聯合,這種結果是第三等級所希望而主教們所畏懼的,因此,在5月13日,主教們自願充當調停人。但這種調停注定沒有效果,貴族不會同意按人數表決,第三等級不會同意按等級表決,調停會議開到5月27日仍舊毫無結果。

這種情況被貴族打破,他們堅持分開審查代表資格。在貴族作出這個決定的次日,第三等級宣布自己是代表全國的議會,並且以上帝和公眾利益的名義邀請僧侶與他們聯合。這一舉動震驚宮廷,他們立即出面幹涉,並使會議復會。宮廷方面派出一批調停人來調解三個等級之間的糾紛,讓內閣負責調解各等級之間的分歧。這樣一來,三級會議便從屬於一個委員會,而國王則擁有委員會的最高裁決權。

後來又召開了幾次會議,結果並未有多大改觀,三個等級誰也不肯讓步,這樣僵持了很久,直到貴族重申主張再次打破僵局。五個星期之後,談判依舊沒有結果。由於特權等級拒絕聯合,第三等級意識到自己已經取得了國民的信任,自行召開國民議會的時機已經到來,再拖延下去反而會招致國民的反對,於是決定采取行動。第三等級代表米拉波指出,需要有一位巴黎的代表提出建議,於是西哀耶斯站了出來,西哀耶斯性情怯懦,卻足智多謀。西哀耶斯說,妥協絕不可能,審查勢在必行,共同審查是正當合理的要求。他促使議會宣布邀請貴族和僧侶代表到三級會議的會議廳參加審查,並且宣布這次審查無論這兩部分人是否參加都要舉行。

國民議會成立

6月17日,第三等級審查結束後,西哀耶斯建議單獨組成國民議會。這是一個果敢的行動,人數眾多擁有合法權力的第三等級宣布自己是法蘭西的代表,他們解決了這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將三個等級的會議變為人民的會議。政治權力方面的等級制度不復存在,邁出了廢除君主政體中的第一步,6月17日這個值得銘記的決定,直接引發了8月4日夜的法令。已經決定了的東西必須加以保衛,但這樣的決定是否能夠維持得住卻令人擔憂。

很快,國民議會宣布第一個決議:立法權不可分,這個行使主權的行動將特權等級置於自己的統領之下。接下來要做的是限制宮廷稅收,議會宣布這種稅收不合法,但在國民議會開會期間允許暫時征收。國民議會維持原有的公債,保護資本家的債權,宣布成立一個日用必需品委員會,以解決人民的日常需要。這些堅決而富有遠見的措施受到了全國人民的熱烈擁護。

宮廷方面在三個等級中制造分裂的目的失敗後,就開始改用其他手段,希望運用國王的權威來維持等級制度。為避免國王接受內克爾謹慎溫和的建議,他們安排路易十六出巡馬爾利,並利用這個機會迫使國王采納含有敵意的計策。這位君主不分建議好壞一概接受,在這批黨同伐異的宮廷貴族的包圍下,他聽任擺布,同意了他們以王權來平息平民等級叛逆的要求。

宮廷方面讓路易十六威嚴十足地到國民議會去,以國王的名義宣布撤銷一切決議,並下令把三個等級分開,親自確定三級會議應當施行的各項改革。在這個時期,那些搞密謀的顧問開始掌握王朝政府,從之前的暗中策劃變為公開行動。掌璽大臣巴朗登、阿圖瓦伯爵、孔代親王、孔蒂親王等人開始實施早已商定的計劃,內克爾則失去了一切勢力。內克爾曾建議國王采用一個調解方案,由國王主持召開新的會議以達成協議,在增稅問題上按人數表決,在特殊利益和特權問題上按等級表決。這個辦法賦予貴族和僧侶阻止廢除舊弊病的權力,傾向於維持舊制度,因而對第三等級不利,這個辦法如果能夠實行,那麽下一屆三級會議後就會建立上下兩院。內克爾喜歡折中的方案,他試圖以逐漸的讓步而非用一次行動來實現政治變革。內克爾的這個方案在鬥爭尚未激化時原本可以實現,但在目前的情況下已不適合。現在,全部權力歸於全體國民的時候已經到來。內克爾的建議不能夠解決問題,於是那班新的顧問索性將他的計劃改變成為一次政變,這些人認為國王的嚴令能夠震懾議會,人民也會因為得到國王對某些改革的應允而感到滿足。但他們沒有意識到,假如發生了不服從國王命令的事件,就會使王朝陷入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