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編 遠東地區的古典時代(第4/8頁)

笈多王朝?就這樣幾個世紀過去了,大約到了公元4—5世紀,印度的一位帝王建立了新王朝,這就是著名的笈多王朝。笈多王朝重新統一了阿育王時期的領土。印度進入了歷史上被世人稱頌的著名的“黃金時代”。笈多王朝期間,出現了許多十分精美的印度雕刻。5世紀的美術家們的壁畫傑作被稱為“歷史上最美的藝術”。當時,印度致力於促進科學發展,像數學、天文學之類學科,漸漸被人們所熟悉。此時期印度的成就遠不止如此,還出現了許多著名的詩人,留下了諸多不朽詩篇。從以上這些方面來說,這個時期的印度不愧是一個古典的時代。

梵文的復興?說此時期是印度的古典時代,因為這個時期印度文化的昌盛、古梵文的復興,和印度教派中的古婆羅門教的恢復有著緊密的聯系。而印度本土發源的佛教卻漸漸失去了人們的信仰與崇拜,慢慢地已無立足之地,最後,逐漸消亡。但是,在公元67年(大概在此時),佛教傳入中國,並在中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佛教在日本、中亞、西亞、緬甸、錫蘭等國家和地區也占據重要的位置。佛教能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宗教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也歸功於此。

三、印度的黑暗時代

對印度造成最大威脅的入侵者和破壞者便是匈奴,也就是突厥即韃靼諸部落。匈奴曾經給亞洲的許多地區和歐洲國家帶來深重的災難。早在公元前2世紀的時候,匈奴已經雄霸中亞。不僅如此,在公元5世紀中葉的時候,匈奴最著名的領袖阿提拉率領軍隊侵占歐洲,整個歐洲遭到蹂躪。匈奴也有“白匈奴”與“黑匈奴”的區別,但是對於這兩個名詞的解釋,仍然存在著疑惑。匈奴的入侵使得印度歷史上偉大的笈多帝國從此一蹶不振。印度的“黃金時代”在這個陰影的籠罩之下逐漸走向沒落。最終,公元6世紀初期,笈多王朝的統治破滅了。

從6世紀到14世紀,在地理上來講印度是一片廣闊的土地。在政治上,它分裂為無數的小王國。長期的戰爭使廣闊的土地變得支離破碎。這段悲慘的歷史時代持續了八個世紀,讓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們陷入了無邊的黑暗,被稱為印度歷史上的“黑暗時期”。印度看上去很富裕,但對於外來的入侵卻毫無抵抗能力,處在痛苦和衰弱交織的深淵中。它似乎在尋找機會,一直在歷史的道路上奔跑,但是卻被命運之手屢屢阻撓。穆斯林在14世紀進入了支離破碎的印度,成為了印度的主宰,征服了整個印度。關於穆斯林,我們在後面的幾章會有詳細了解。

第12章 中國的智者

中國和印度相同,實行類似於“閉關鎖國”的政策,限制與地中海地區的往來,有時沒有絲毫往來的跡象,但還沒有達到完全隔絕的地步。雖然中國與地中海之間有小亞細亞作為屏障的阻隔,但思想與發明仍在緩慢地傳播與交流。比如關於鐵的利用。經過幾個世紀,小亞細亞的赫梯人才把從地中海地區傳過來的冶煉鐵器的技術傳到中國。但是,沒過多久,中國人已經能夠冶煉出大量的生鐵,並傳入羅馬。埃及人早在石雕藝術傳入印度的幾千年前就已經開始雕刻石像了,石雕藝術後來又隨佛教(可能是第一次)傳入了中國。由於字母很晚才傳入印度,所以它並未傳入中國。等到後來字母傳入中國,這時已為時過晚。中國人不可能放棄自己優美的語言,何況漢語由無數有形狀和具體含義的符號構成,是一套極其復雜,而且學起來又十分困難的文字體系。

東方和西方?古代的近東與遠東地區在科學、信仰、思想等方面一直進行著交流,雖然不是太頻繁。但是,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人類的本性和興趣十分相似。關於這一點,基普林有一個錯誤的認識。他認為:東方世界是東方世界,西方地區是西方地區,兩者之間既不會相交也不會重合。不論是生活在東方的人們還是生活在西方的人們,在面對永恒時,他們的本質仍然還是人類。我前面提到的佛陀思想類似於斯多噶派的哲學思想,這種相似的思想在人類的歷史中並不少見。毫無疑問,這種相似同樣也會在中國見到。

其實,在人類以往的歷史中,東方與西方早已相交相會、相互作用,不知不覺間已有許多相似的地方。

一、老子和孔子

老子?現在,我們通常只從偉大事物的相似性考慮,而往往忽略其中的細節差異。因此,我們總是認為,誕生於公元前604年的老子就是中國的喬達摩·佛陀。老子就是中國的“老哲學家”。老子原名李耳。他和喬達摩·佛陀一樣,以標準的生活之“道”或“規律”訓導世人。他的訓示思想與佛教思想、斯多噶派的思想幾乎相同。他們都認為,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欲望,才能得到快樂。但是老子的思想比佛陀早了五十年,更比斯多噶派的芝諾早了二百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