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撤退之後,英國人幹什麽去了?(第4/5頁)

另一方面,如果說飛機的損失還能接受的話,優秀飛行員的銳減讓德國人感覺撐不下去了。

在之後的幾個月,德國人的轟炸基本上都是像走過場一樣,因為1940年12月,希特勒已經開始著手籌備全面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到了1941年5月10日,德國發動了對倫敦最後一次空襲,然後就偃旗息鼓。

艾倫·麥席森·圖靈。他為英國人在“二戰”中扛住德國人的攻擊做出了卓越貢獻,卻在戰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全線進軍東線,再也不可能顧及對英國的空襲了。

換句話說,希特勒的“海獅計劃”其實等於宣告失敗了。

那麽,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空戰,結果如何?

整個“不列顛空戰”,德國一共派出了超過4000架作戰飛機,英國大約是2000架,最後德國損失了超過一半的飛機,而英國損失了995架。

最讓德國人受不了的是,超過5000名經驗豐富的德國飛行員在這場空戰中殞命、被俘或失蹤(英國陣亡了1956名),這也為他們後來的空軍的衰落埋下了一個伏筆。

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德軍的首次受挫。

而無論如何,英國成了“二戰”中西歐大陸堅守下來的一個重要堡壘。

後來,在一次對加拿大議會所做的講話中,丘吉爾引用了法國魏剛將軍在“不列顛空戰”爆發前的那句預言──“英格蘭的脖子會被擰斷,就像只小雞仔一樣”。

“但我們有很多只小雞仔,”丘吉爾說,“很多脖子。”

饅頭說

相信很多讀者和我一樣,對“不列顛空戰”的最初印象,都來自小時候看的電影:《倫敦上空的鷹》。

不過長大後再回過頭來看這場空戰的各種史料,發現英國人最終能笑到最後,科技,或者說國防工業的整體能力,其實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

正如文中所提到的那樣,英國皇家空軍之所以能在數量呈劣勢的情況下死死咬住德國納粹空軍乃至最後獲得勝利,有好幾個因素和科技息息相關:“颶風”式和“噴火”式戰鬥機、雷達、密碼破譯技術……對了,還有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不列顛空戰”中,英國人使用的是辛烷值為100的高辛烷值航空汽油,這種汽油可以使得他們戰鬥機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從1000馬力直接提升到1300馬力。

在現代化戰爭中,科技的力量往往是決定生死的力量,這種技術上的差別,在空戰中表現得尤其明顯。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人的主觀力量。記得在《倫敦上空的鷹》這部電影中有一幕讓我印象深刻的鏡頭:一位英國皇家空軍的將軍,在危急時刻自己跳進了戰鬥機機艙升空迎敵,最終戰死沙場。

盡管在整個“二戰”期間,英國軍隊在全世界各個角落的表現基本上都乏善可陳,甚至被人鄙視(比如在與中國遠征軍協同作戰的緬甸戰場),但在保衛自己國土的戰鬥中,我完全相信他們能迸發出這樣的血性和能量——其實換作任何一個被侵略的國家,都是這樣。

這也不得不讓我想起抗戰期間的中國空軍。

比起英國空軍,當時中國的空軍無論從數量還是科技研發能力(中國自己根本不能造飛機)上,都遠遠落後於日本。但即便如此,當時在中國屬於鳳毛麟角的精英飛行員,還是駕駛著戰機,義無反顧地起飛作戰,血灑長空。

他們的故事,請看《歷史的溫度》中的《抗日戰爭,我們到底有沒有空軍》。

讀者評論

帝伯:本人坦克兵出身,像電影《狂怒》裏的描述一樣,當年班長問我:坦克就是個鐵棺材,很多坦克兵上了戰場連收全屍的機會都沒有,你怕不怕?後來才知道,我活著就是身後步兵兄弟的壁壘,我死也不會寂寂無聲,起碼能放朵煙花……向所有“二戰”中浴血奮戰的中國軍人致敬!向不知升空能否返航的英雄致敬!向所有擁有不屈意志的無畏民眾致敬!

蕭七:看到圖靈,忍不住想寫一點兒什麽。去英國專程看了曼徹斯特公園裏的圖靈像和布萊切利的密碼學校,對圖靈像前的紀念牌和布萊切利展出的國家道歉信印象深刻。紀念牌上寫著:“Alan Mathison Turing,1912―1954,Father of Computer Science,Mathematician,Logician,Wartime Code breaker, Victim of Prejudice.”(艾倫·麥席森·圖靈,1912—1954,計算機之父、數學家、邏輯學家、戰時密碼破解者、偏見的犧牲者)圖靈固然偉大,但是人們能夠正視曾經犯下的錯誤,甚至為其立碑紀念,我覺得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的地方。真實的歷史,永遠比口號來得更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