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撤退之後,英國人幹什麽去了?(第2/5頁)

這個戰果其實已經可以敲醒戈林了:英國皇家空軍,絕沒有想象中那麽好對付。

但戈林其實也沒有退路了,他下令手下的德國空軍傾巢而出。

從1940年7月10日起,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最大的空戰——“不列顛空戰”,就此拉開帷幕。

3

空戰的第一階段,德國空軍就沒有討到便宜。

在這個階段,德國計劃利用優勢的空軍力量,大量襲擊英國的護航船隊和南部港口,誘出英國皇家空軍的主力一舉殲滅。

但英國皇家空軍殲擊航空兵司令部的休·道丁將軍卻完全不上當。他精打細算地調控著手底下為數不多的戰鬥機機群和高炮部隊,把每一架戰鬥機的戰鬥能力都發揮到極致,並且堅持維持著大約250架作戰飛機的後備隊一直不用。

英國空軍上將休·道丁。他深知己方在飛機數量上處於劣勢,所以他反復強調:“對那些德國飛行員而言,我們的小夥子們必須一個打下他們五個。”

這時候,英國的第一個優勢開始顯示出來了:他們的飛機性能絕不遜色於德國飛機。

經過“閃電戰”的一系列戰果,德國的“斯特卡”俯沖式轟炸機讓很多對手都膽顫心驚,他們還擁有BF-110戰鬥轟炸機和公認的一流戰鬥機BF-109。

BF-109戰鬥機是德國在“二戰”中赫赫有名的一流戰鬥機,但在“不列顛空戰”中,受限於航程,它飛臨倫敦上空後,航空燃油只夠戰鬥10分鐘就必須撤退

但德國人碰到的對手,是英國皇家空軍的“颶風”式戰鬥機,以及更為牛×的“噴火”式戰鬥機。尤其是當時同樣處於世界一流水平的“噴火”式戰鬥機,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不列顛空戰”中的標志。

8月15日,發現在空戰中絲毫占不到便宜的戈林宣布當天為“鷹日”。那一天,德國空軍出動2000多架次,為整個“不列顛空戰”中最多的一次——整個英倫三島上空,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納粹作戰飛機機群。

但是,那天的戰果是:英國皇家空軍以損失34架飛機的代價,擊落了德國75架飛機。

“噴火”式戰鬥機

1940年8月23日,“不列顛空戰”第一階段宣告結束,德國人幾乎每天都出動1000架次以上的作戰飛機,卻換來了這樣一個結果:德國損失290架飛機,而英國人只損失了114架。

按照希特勒下達的指示,1940年9月15日,德國的登陸部隊應該開始發動進攻了。

德國準備登陸英倫三島的駁船在法國布洛涅港等待

但英國的空軍根本沒被打垮。

4

1940年8月24日,“不列顛空戰”的第二個階段開始了。

英國人發現自己明顯開始吃力起來——德國人改變戰術了。

在經過第一階段的激烈絞殺之後,德國人發現了一個問題:英國飛機越打越多。

這就是英國人的第二個優勢:工業制造能力。

一場戰爭,只要沒有速戰速決,說到底,就是拼雙方的國家制造能力和動員能力。這也是後來山本五十六即便偷襲珍珠港成功之後,卻依舊如履薄冰的原因——美國的制造能力實在太強了。

而英國雖然在“一戰”後元氣大傷,但畢竟還是老牌帝國主義強國,工業制造能力的基礎仍在。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1940年7月,整個英國皇家空軍只有1300架作戰飛機,而到了8月,一個月之內,工廠就生產了1600架作戰飛機(其中包括470架“颶風”和“噴火”戰鬥機)。

英國人在“不列顛空戰”中的另一大主力:“颶風”式戰鬥機

面對這樣一個情況,德國空軍決定轉移轟炸目標——轟炸英國空軍的基地和所有飛機制造廠。

這真正戳到了英國人的痛處——英國皇家空軍開始為了保護飛機制造廠疲於奔命。後來很多人分析,如果不是英國人有一個秘密武器,“不列顛空戰”可能打到第二階段,英國空軍就完全被摧垮了。

這個“秘密武器”,就是英國人關鍵的第三個優勢:雷達。

英國從19世紀30年代就著手了能夠24小時監控本土空域的計劃。1935年,英國無線電工程師沃森·瓦特利用無線電波在傳播途中遇到金屬物體就會“反彈”的原理,把無線電探測原理變為一門實用技術——雖然這門技術對“不列顛空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直到1943年,它才獲得了正式稱號——“雷達”。

“雷達”對英國皇家空軍的最大幫助就在於,它能準確地預判和監測到德國納粹空軍何時飛臨英倫三島的空中警戒線,從而讓皇家空軍的飛機能在正確的地點和正確的時刻起飛迎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