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甫之死(第4/6頁)

5月13日,在第一兵團司令湯恩伯的催促下,張靈甫只能留下一個警衛團,率全軍渡過汶河,奔襲坦埠。整編七十四師當時接連攻下了馬山、邁逼山、大箭,距離坦埠已只有6公裏的距離,但張靈甫發現兩翼的友軍並沒有跟上——自己的部隊已經過分突前了。

盡管和友軍之間只相距幾公裏,張靈甫也不相信解放軍會膽大包天到吃掉整個整編七十四師,但謹慎的他還是立刻下令放棄新占陣地,留部隊警戒,同時向一兵團司令湯恩伯請求撤退。

但是湯恩伯沒有答應,依舊要求整編七十四師在5月14日必須攻占坦埠。

5月13日晚,華東野戰軍經過大規模的運動穿插,已經基本完成了對整編七十四師的包圍。5月14日上午,張靈甫正準備向坦埠發動攻擊,卻得到報告:對面的解放軍搶先發動了進攻,且兵力大增。

這時候,張靈甫終於完全確認了對手要將自己圍殲的意圖,他決定違抗軍令,立即後撤——不然就是“越塔送人頭”了。

但畢竟還是晚了。

眼看與周邊友軍的聯系已經全部被切斷,後路又被堵上,張靈甫立刻決定:把全軍拉上就近的高點孟良崮,固守待援。

孟良崮,海拔575米,是蘆山山區的主峰,山頭面積約1.5平方公裏,位於蒙陰縣垛莊鎮境內。山勢陡峭,草木稀疏,可以說是難守難攻——守軍很難搭建工事以及發揮火炮優勢,攻方也無險可避,只能強攻。

後人有解讀說,張靈甫選擇上孟良崮是一個致命錯誤,但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作為萬不得已的選擇,張靈甫的決定未必是錯的——以整編七十四師實力之強,守個幾天應該是沒問題的,一旦周圍友軍趕來救援,說不定能全殲華東野戰軍主力。

孟良崮

蔣介石也確實看到了這一戰機。

他立即命令整編七十四師死守孟良崮,隨後調集張靈甫附近的10個整編師(軍)迅速向孟良崮靠攏。

整個華東戰局,瞬間就在孟良崮這個小小的山岡附近出現了“生死手”:

在包圍圈最裏面,是張靈甫整編七十四師約3萬人;

外面包圍的,是陳毅和粟裕華東野戰軍5個主力縱隊的近15萬人;

在這個包圍圈外圍,還有國民黨軍10個整編師(軍)的近40萬人的更大包圍圈。

粟裕想“黑虎掏心”,張靈甫不甘示弱,要“中心開花”。

整個局勢,忽然就變成生死存亡一線間。

而決定雙方生死的,就是張靈甫的友軍是否給力。

孟良崮戰役經過要圖(1947年5月13日至16日)

6

事實證明,華東野戰軍在之前對張靈甫友軍的預料,沒有落空。

華東野戰軍之所以敢啃整編七十四師這塊“硬骨頭”,除了張靈甫冒進,己方人數占絕對優勢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整編七十四師與友軍關系不佳。

張靈甫算是軍人中的知識分子,知識分子有個小問題:向來比較清高。而且張靈甫在整個國民黨軍序列中算是升得很快的了,難免引來各種妒忌和非議,這都導致整編七十四師與友軍關系不融洽。

對壘陳粟大軍,第一次打漣水時,整編二十八師奉命配合整編七十四師作戰,張靈甫的一句話“二十八師還是等我們把漣水打下來後,接防就是了”,沒來由地惹惱了整編二十八師師長李良榮。所以整編七十四師從漣水退下來之後,整編二十八師冷言冷語:“我們準備去接防啦!你們怎麽沒打下來啊?”

張靈甫在孟良崮被圍,離他最近的是整編八十三師和整編二十五師。整編八十三師師長李天霞,原來也是整編七十四師師長的競爭者,但最終敗給了張靈甫。為了安撫李天霞,王耀武把李天霞提拔為第一縱隊司令官,按序列,整編七十四師歸第一縱隊司令官指揮。

李天霞是黃埔三期生,對學弟張靈甫的評價一直不高,認為他是張飛,有勇無謀,打仗只會沖。又說張靈甫專好附庸風雅,喜騎馬、練字、收藏古董字畫。室內懸掛成吉思汗、拿破侖等人的畫像,儼然要擺出一副儒將的風度。

張靈甫自然對這位學長心存芥蒂。李天霞獲得指揮權後,其實並沒有對整編七十四師有什麽“穿小鞋”的行為,但張靈甫直接向蔣介石報告,認為李天霞能力與職權不符,要求歸整編二十五師的黃百韜指揮。

結果李天霞得知張靈甫在孟良崮被圍,救援行動一直磨磨蹭蹭,不僅不努力靠近,還主動收縮,造成兩支部隊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對此,李天霞的話是:“他張靈甫不是挺有辦法嗎?”

李天霞消極怠戰情緒還影響到了張靈甫的上級——一兵團司令湯恩伯。在蔣介石的嚴厲催促下,湯恩伯在5月15日率軍向孟良崮接近。但是在半路碰到了從孟良崮跑回來的兵團副司令員李延年,李延年說孟良崮局勢非常糟糕,陳粟大軍很可能會掉頭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