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甫之死(第5/6頁)

一聽這話,湯恩伯轉身就返回了臨沂。

整個外圍的國民黨軍隊包圍圈,就在這種猶豫情緒的主導下,開始救援張靈甫的整編七十四師。但出乎他們意料的是,華東野戰軍抱著強烈的復仇決心,在各個阻援戰線上死戰不退,導致各個增援的國民黨軍隊,居然誤以為自己成了華東野戰軍的主攻方向,反而向張靈甫的整編七十四師發出求援呼叫。

另一支最靠近張靈甫的友軍是黃百韜的整編二十五師。因為整編二十五師和整編七十四師是同一攻擊縱隊,所以黃百韜不敢怠慢,傾盡全力拼死向張靈甫靠攏。但負責阻援的華野一縱即便前線陣地官兵全部死傷殆盡,依舊沒有任何崩潰跡象。黃百韜最終打到離張靈甫5公裏遠的浮山和界牌,但還是和整編七十四師隔了一座天馬山。

5月15日黃昏,整編七十四師的數萬人馬,都被壓縮到了孟良崮東西3公裏、南北兩公裏的一塊狹小地帶,水源斷絕,食物緊缺。

5月16日清晨,張靈甫師部所在的山洞也開始遭到炮擊。

上午8點,蔣介石發出急電,嚴令各部必須拼死救援整編七十四師,否則“嚴究論罪不貸”!於是,在湯恩伯的電令下,周邊的整編二十五師、六十五師外加李天霞的整編八十三師,被迫再次發起猛烈進攻。

但為時已晚。

山洞裏的張靈甫,已經開始寫遺書。

張靈甫與妻子王玉齡結婚照

第一封寫給他的第四任妻子,結婚不到兩年的王玉齡:“十余萬之匪向我猛撲,今日戰況更加惡化,彈盡糧絕,水糧全無。……幼子望養育之,玉玲吾妻今永訣矣!靈甫絕筆,五月十六日孟良崮。”

第二封信,寫給蔣介石。

在信中,他訴說友軍先是貽誤戰機,然後見死不救,尤其點了李天霞的名。並在信中將整編七十四師副師長以下、團長以上的軍官姓名都列了出來,請求蔣介石給予他們家眷以照顧。

在此之前,張靈甫曾給蔣介石寫過這樣一段話:“以國軍表現於戰場者,勇者任其進,怯者聽其裹足,犧牲者犧牲而已,機巧者自為得志。賞難盡明,罰每欠當,彼此多存觀望,難得合作,各自為謀,同床異夢……匪誠無可畏,可畏者我將領意志之不能統一耳。”

這段話,不僅說了國民黨的軍隊,其實也說了蔣介石。

5月16日下午5點,華東野戰軍六縱特務團一營,沖到了張靈甫師部的洞口。

張靈甫的最後時刻,終於來臨。

7

關於張靈甫陣亡的說法,有三種。

第一種,是被解放軍戰士擊斃。

這種說法,見於新華出版社出版的《陳粟大軍征戰記》,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孟良崮戰役》《孟良崮戰役資料選》,以及公開發表的原華野將領回憶錄及電影《紅日》等。

按這種說法,當時華東野戰軍包圍了山洞,向洞內掃射,然後進洞搜索,發現張靈甫已倒在血泊之中。

戰後,華野首長聯名致中央軍委的電報原文如此表述:

軍委,劉鄧:

一、據最後檢查證實,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副師長蔡仁傑、五十八旅旅長盧醒,確於十六號下午二時解決戰鬥時,被我六縱特團副團長何鳳山當場擊斃。當特團何副團長走近張靈甫等藏身之石洞,據師部副官出面介紹為張靈甫等人,現尚在俘官處可證。

二、另查出五十一旅旅長陳傳鈞、副旅長皮宣猷、五十七旅旅長陳噓雲、參謀長魏振鉞、副參謀長李運良、五十八旅副旅長賀翔章、師新聞處副處長趙建功,均被俘,現在野戰俘官處生活。

陳粟譚榘

三十日

第二種說法,張靈甫是自殺的。

這是國民黨方面歷來的版本。主要證據有二:一是兩封遺書(也有說法說兩封遺書是王耀武偽造的,但張靈甫遺孀王玉齡認為第一封遺書是真的),二是張靈甫的隨從參謀楊占春。據他的回憶,是張靈甫強行命令自己的參謀處副處長劉立梓向自己射擊。國民黨官方的說法是,張靈甫是“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了自己”(但張靈甫的遺體照片顯示,他是前胸中了好幾槍,所以不可能是自殺)。

張靈甫

第三種說法最有爭議,說張靈甫被俘後,被華野一個負責押解的排長為了報連指導員被殺之仇開槍擊斃的。

這種說法的關鍵證據,源自當時攻擊整編七十四師的華野六縱司令員王必成。他在回憶文章《飛兵激戰孟良崮》中寫道:“勝利了,我們的老冤家、死對頭,終於被徹底殲滅了。但在慶賀大捷之余,也有點遺憾,那個雙手沾滿人民鮮血、死心塌地效忠蔣介石的‘禦林軍’師長張靈甫,在被我縱特務團活捉之後,又被一名對他懷有刻骨仇恨的幹部給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