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您倒是來打扮個看看呀!【史官制度】(第2/5頁)

只見這位史官瞪大眼睛看您,再問一次您要什麽。

“史書啊!二十四史裏的唐朝這部分,哦我記得是有兩本對吧,一本叫《舊唐書》,一本叫《新唐書》……哎不對……”

在您那一團糨糊的腦袋裏,隱隱約約想起來,《舊唐書》好像是唐朝滅亡以後的五代時期才編撰的,《新唐書》的成書時間則更要推遲到宋朝了。那麽唐朝還好端端活蹦亂跳的時候,這些史官寫的都是什麽?

值班史官好心地為您解了圍:“明公是欲觀看國史?”

松一口氣,雖然您不明白“國史”到底是啥,還是先點頭再說。值班史官進一步詢問:“現在已經修成的國史超過一百卷了,明公您是要看哪一卷?還是從頭到尾發奮通讀一遍?”

這時候您靈機一動,堅定地回答,只要看武德、貞觀(也就是高祖李淵和太宗李世民兩朝)的國史——估計有“隱太子李建成”相關記載的也就集中在這兩朝吧。

值班史官點點頭,把您帶到一間屋子裏,推開門,只見滿架滿櫃都堆疊著大量卷軸書啊……“國史前八十卷,起自義寧(唐開國時期),盡貞觀末,皆在此處。明公請自便。”

國史一百多卷,前兩朝的就占了八十卷?這是成心玩您呢?您郁悶地望著這十幾袋子紙書,想到要自己一卷卷抽出來,依次查找有“隱太子”“秦王”及相關字樣的詞句並一一改掉,這工作量一個人完成也太為難了些。沒辦法,把值班史官拉到一邊,悄聲向他敘述了皇帝交給自己的私密任務,要求協助。

一聽說您奉命來改史,這史官臉上頓時現出鄙夷神色。不過您的運氣還不錯,今天值班的這位史官甲,是性格比較隨和、原則性不那麽強的一位,如果換了剛烈正直的史官乙,當場給您摔臉子辭職不幹出門大肆宣揚,連皇帝都一起鬧得灰頭土臉也大有可能。

“恕某直言,”史官甲盡量語氣委婉地說,“明公所奉詔敕,所涉事務過於繁雜,履職回報無望。”

這意思是說您接受的任務根本不可能完成。你才不信呢。不就是八十卷書嘛,皇帝又沒規定完成年限,一卷一卷慢慢看慢慢改唄。這史官甲就是想偷懶不幹活吧!

是,史官甲說,西京長安皇宮的史館裏,武德、貞觀兩朝國史是只有八十卷書,再加上可能還有一些抄本轉送到東都洛陽的機構裏收藏,這些都好說,慢慢改。可是我大唐風氣開放,“國史”修成以後不禁人抄閱,這麽多年下來,哪個皇親貴戚重臣世家書香門第裏沒幾本國朝史書,您打算把家裏有書的都翻查個遍,一一塗改過來?就算您上奏天子,發動了大規模的收書改書運動,那什麽,我大唐聲威播散四方,那些新羅、日本、渤海、南詔、吐蕃及西域諸國的使臣到長安時,也往往要帶走很多史書回國去學習借鑒,難不成要下國際通牒勒令那些國家也把唐史書全改掉······

先不管這麽多了。您一咬牙一跺腳,老子先著手把這座史館裏的史書改完行嗎?至少先給皇帝一個交代,表示臣我有決心、有行動,而不是光拿錢不幹事的廢柴。

值班史官甲還是沒動,狐疑地看著您,問:“這麽大的事,明公是否應先知會‘監修國史’的相公?” 

“監修國史”?這又是個啥?

哼哼,您以為您這個史館修撰頭上加個“判史館事”的銜,整個編修國史活動就由您一個人說了算?我大唐的光榮傳統,修本朝史書要由至少一名宰相來統領其事,這位宰相就在自己的原職務上加一個“監修國史”的銜,算是一項兼職。平時他並不到史館來上班,大概每個月才來一次,但是人家管著組建委任修史的人員班子、確定史書的體例規制、審閱已經寫好的史書章節、指揮整個修史工作。您這個史官頭目,只負責“常務”工作,大主意要宰相同志定了才算數。

好吧好吧,顯然您指揮不動宰相,那麽只能請皇帝出面來打招呼了。萬一碰上現在監修國史的宰相像魏征那樣“剛直不阿”,君臣爆吵的大戲肯定會上演。所以後來皇帝們也學精了,基本上指定“監修國史”的宰相,都選擇房玄齡那樣聽話的老實人。魏征型宰相想修史,也行,去修前面別的朝代史書,晉宋梁陳隋,對著別家皇帝跳腳罵街砸磚過癮。

話雖然這麽說,皇帝打了招呼,宰相裝聾作啞不幹預,一般的史官裏,肯定也有若幹正直君子。無論是正式工“史館修撰”,還是臨時工“直史館”,甚至包括在您手下幹活的那些技術工人和勤雜人員:“楷書手”(負責抄寫謄稿,當時印刷術未普及,大部分書籍都靠人手抄寫)、“典書”(圖書資料管理員)、“亭長”(門衛)、“掌固”(雜役)、“裝潢匠”(負責整理包裝書籍)、“熟紙匠”(負責處理紙卷書籍以使之保存長久),他們當中哪天出幾個忠直敢諫的指著您鼻子罵一頓,您都別驚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