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住,本朝不供應“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聖旨】

當您成功穿唐後,首先奔赴首都長安的太極宮或者大明宮正殿,列席參觀“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壯觀朝會場面,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開始。但是如果您期待著在朝會上有一個大太監手捧背面寫著“聖旨”二字的金裝玉軸,站在台階上尖聲尖氣地喊“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欽此”,那您可就要失望了。

唐代的“聖旨”,其實更常用的稱呼是“敕旨”,大致上可以分兩大種七小類,無論哪種,都沒有“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開頭和“欽此”結尾。

那麽唐代敕旨是什麽樣子的呢?

這麽說吧,如果您的穿越質量高、效果好,直接穿成了皇帝本人,再亂鬥一番坐穩了皇位,下一步應該做啥?

應該先大肆封賞自己的親屬死黨有功之臣對吧。順便再把舊有規章制度裏看不順眼、對自己不利的重大條文修改修改。

這時候發出的敕旨,就是第一大種“制書”。具體說,下面還要再分三小類,立皇後、立太子、封親王和三品以上大官的,叫“冊書”,是寫在竹簡上的——對,很有範兒的仿古風竹簡;第二小類正經叫“制書”,用來行大賞罰、授大官爵、改革重大舊制度、赦免戰俘什麽的,寫在不會生蟲蟲的絹黃紙上;第三小類叫“慰勞制書”,是頒發給大臣們的表揚信和獎狀,應該也是寫在絹黃紙上。

這三類敕旨,內容和格式大同小異,所以可以統稱為“制書式敕旨”。一般格式如下:

——————胡編聖旨內容的分割線——————

門下:【這裏填聖旨內容,如:我老婆很彪悍,我要封她當皇後/張三跟我JQ濃厚,我要拜他為宰相/那個不準老子賴床上朝遲到的舊規章太坑爹了,我要廢掉,等等】。主者施行。

A年B月C日(這個C的數字,有時候原件要皇帝親筆填寫)

中書令臣【趙阿大】      宣

中書侍郎臣【錢阿二】    奉

中書舍人臣【孫阿三】    行

侍中臣【李阿四】

黃門侍郎臣【周阿五】

給事中臣【吳阿六】     等言:

制書如右,請奉

制付外施行,謹言

D年E月F日

制可(這個“可”字原件由皇帝親筆簽署)

H年I月J日

尚書省負責實施政務的具體部門

尚書左仆射臣【鄭阿七】

尚書右仆射臣【王阿八】

某部尚書臣······某部侍郎臣······(以上是尚書省一堆相關領導和工作人員的簽名)

告【政務內容當事人馮阿九】

奉被

制書如右,符到奉行

主事【陳阿十】

令史【褚十一】······(以上是負責抄寫制書和存档的低級辦事員簽名)

X年Y月Z日  下

——————聖旨結束的分割線——————

您說什麽?看得眼圈圈了不明白什麽意思?唉,作為剛穿越過去新上手的皇帝,這也是正常的。多解釋幾句吧。

如果對中學歷史課本內容還有印象的話,應該記得唐代的政治制度一般是叫作“三省六部制”的,對不?三省就是中書省(裏面的官員是大大小小的皇帝秘書)、門下省(裏面官員是大大小小的審查員)、尚書省及其下屬六部(相當於國務院和下屬的各部各司,真正落實政策幹活的地方)。

那麽這個“制書式敕旨”的出台流程是這樣的:

1.某天有人提醒皇帝您,或者您睡醒了自己想起來,有個人要封拜啦,有件大事要辦啦。您就叫來中書省的官員,也就是秘書們,叫他們寫個關於這事的公文。

2.這件公文呢,因為按制度寫好以後要送門下省審查,所以公文開頭都是“門下:(當然那時候沒有標點哈)”,後面接政務內容,一般要寫得駢四儷六文辭華麗用典深奧,以顯示我這個政府班子是有文化的。然後署上起草文件的日期“A年B月  日”,“日”之前的數字空著,寫好以後,把文件先送給皇帝你過目。

3.皇帝看後,感覺可以,就提筆蘸朱砂把“日”之前的數字C填上,作為“我看過了,這是我的意思”的憑證,這個步驟叫“畫日”,隨後發回中書省。

4.中書省秘書們接到皇帝你發回來的文書,要照抄一份,而把有你親筆“畫日”的原件存档留起來(以防止你耍賴說這個公文我沒看過,你們欺君造假)。

5.原樣抄好的文件,中書省的秘書們要在後面簽名。一般是三個等級的秘書按照官大官小依次簽,就是“中書令臣【趙阿大】、 中書侍郎臣【錢阿二】、 中書舍人臣【孫阿三】”這樣。“宣、奉、行”都是政務術語,不詳細解釋了。簽完名以後的文件,發到門下省去審核。

6.門下省的各位審查員大佬們看完,如果沒啥修改意見,就也按官大官小依次簽名,再寫上審查意見和審查日期,就是制書裏“侍中臣【李阿四】、黃門侍郎臣【周阿五】、給事中臣【吳阿六】等言:制書如右,請奉制付外施行,謹言(意思是上面的內容沒問題,拿給尚書省各部門去執行吧) D年E月F日”這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