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上朝不戴冕,宮廷勁吹休閑風【朝會服裝】(第3/3頁)

事實上,唐朝皇帝常服衣袍的專用顏色“赭黃”,是一種接近橙色、赤色的黃,跟後世大家熟悉的“明黃”並不一樣,要深很多。而且在唐朝前期,也並不禁止臣民百姓們穿黃色衣服,甚至還規定過“六品以上官員服色用黃”,以及“流外官、庶人、部曲、奴婢,服色用黃白”,只不過後兩種黃都是色調偏冷淡的檸檬黃之類。禁止臣民穿黃色是後來的事了。

百官的常服衣料和顏色,從唐建國的武德年間就做了明確規定:三品以上高官王公,可以穿大團花的綾羅紫袍,束金玉飾腰帶;四品和五品官員,可以穿小團花的綾羅紅袍;六品官員,穿絲布交梭雙綾黃袍,七品穿綠袍,束銀飾犀帶;八品和九品穿青袍,用黃銅帶。所以如果大家都是穿常服上朝,殿堂內外會五顏六色、花團錦簇、熱鬧非凡。 

我勸您“隨大流”跟大家穿同一類衣服上朝,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朝服”以及其他類型的禮服,具有特別嚴肅重要的意義。如果某天朝會別人都穿著休閑常服,就您自己一身絳紗公服地出現,別人一看,很可能趕緊躲得您遠遠的,竊竊私語議論:“某公今日是要彈劾同僚,還是想死諫聖上?”

那些專門負責監督官員的各類“禦史”,在朝堂上進行批評告發時,確實都會穿上他們特殊的禮服衣冠,叫作“法冠”或“獬豸冠”。“獬豸”是我國古代傳說裏的一種獨角獸,有能分辨正邪的特異功能,發現奸邪人物,就用角把他頂倒吃掉,是公正的象征。即使不是禦史,別的大臣在穿常朝日忽然穿著嚴肅端正的禮服上朝,往往也表示他有令人不愉快的話要說,皇帝看見都會虎軀一振正襟危坐,做好挨罵挨諫的心理準備。

說了半天,忽然發現還忘了一件上朝必備的重要工具——笏板。

無論您穿什麽衣服上朝,手裏拿一個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的笏板都是必不可少的。上朝要奏給皇帝聽的事項,可以把大綱先寫在笏上,省得自己到時候一緊張一激動忘了要說啥。朝會時聽了皇帝的指示,也可以把要點記在笏上,回去再慢慢整理。

本來“笏板”也就起一個記事本和禮儀道具的作用,不過在我大唐,熱血男兒到處都是,笏板也被開發出了新用途。比如說,忠臣到叛賊軍中,談著談著義憤填膺,劈手奪過旁邊叛軍官員手中的笏板,沖上去死勁敲打叛賊頭領,差點沒把人直接打死······[注38]

總之,唐朝皇帝大部分時候上朝是不戴冕的,唐朝大臣那多達二十幾種的禮服(包括祭朝、朝服、公服)也經常是都不穿的,大家都一身休閑裝(常服)上班辦公,節能環保方便舒服,十分符合先進思潮。在這一點上,您選擇穿越到唐朝真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本篇主要參考資料&深度了解推薦:

李怡.唐代文官服飾文化研究.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

注38:《新唐書》列傳第七十八:翌日,(朱)泚召(段)秀實計事……秀實戎服與休並語,至僭位,勃然起,執休腕,奪其象笏,奮而前,唾泚面大罵曰:“狂賊!可磔萬段,我豈從汝反邪!”遂擊之。泚舉臂捍笏,中顙,流血衊面,匍匐走。賊眾未敢動,而海賓等無至者。秀實大呼曰:“我不同反,胡不殺我!”遂遇害,年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