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

君奭

成王時,召公為太保,自以盛滿難居,意欲告老而歸。周公留之,反復勸諭,謂大臣當輔君德以延天命,固人心,不可求去。史臣記其語,因篇首有君奭二字,遂以名篇。

【原文】周公若曰:“君奭,弗吊,天降喪於殷,殷既墜厥命,我有周既受。我不敢知曰,厥基永孚於休,若天棐忱。我亦不敢知曰,其終出於不祥。

【直解】君,是尊敬之稱。奭,是召公的名,古人尚質,相語只稱名。弗吊,解做不恤。棐,是輔佑。忱,是誠信。昔周公欲留召公,先呼其名而告之說:“功成身退,固人臣自靖之常;輔君奉天,尤大臣徇國之義。昔殷紂無道,上天不加憫恤,降以喪亡之禍,已墜失了天命,於是我周受之,以有天下矣。然天命無常,可受也,亦可改也。若說我周家既受此大命,其基業常信於休美,決可以保於無窮,這個我不敢知。若天於冥冥之中,果輔周之誠,而眷佑無已,卻說道後來,又將失墜而終出於不詳,這個我亦不敢知。但我等身為大臣,誼同休戚,今日只當盡忠夾輔,以共保天命,豈可舍之而去,以自遂其私乎!”

【原文】“嗚呼!君已曰時我,我亦不敢寧於上帝命。弗永遠念天威,越我民罔尤違,惟人。在我後嗣子孫,大弗克恭上下,遏佚前人光,在家不知。

【直解】君,指召公。時字,解做是字。越字,解做於字。尤,是怨後嗣子孫,指成王說。遏,是絕。佚,是墜。前人,指文武說。周公又嘆息告召公說道:“天命吉兇我固不敢知,所可知者,惟在賢臣之去留耳。且君前已有言說輔王以小民而祈天命,是惟在我之責,是君之自任如此,然豈惟君有是心哉!我亦嘗思之。當今之時,萬邦鹹休,我民罔有尤怨違背,天命宜若可保矣。但民罔常懷,天無常親,今日之眷命,焉知他日之不降威乎?故我不敢便以上帝眷顧之命為可安寧,而弗永遠念天之威罰,於民罔尤違之時也。我之心亦如此。蓋天命人心,去就難必,其機實在於人。使朝廷得人為輔,則民心悅而天命固,厥基永孚於休矣;朝廷輔佐無人,則民心離而天命去,其終出於不祥矣。是大臣去留,乃國家安危所系,非細故也。今君乃忘前日之言,翻然求去,使我後嗣子孫無人輔助,大不能上畏天命,下畏民碞,乃或驕慢肆侈,遏絕佚墜文武光明顯著之德。當此之時,君為國大臣,固有不得辭其責者,豈可謂退老在家便付理亂於不知乎!”周公言此,以見國有老成,乃社稷所倚賴,而在老成之自處,尤當以愛君體國為忠,有不容恝然舍去者,所以挽留召公之意,至懇切矣。

【原文】“天命不易,天難諶,乃其墜命,弗克經歷嗣前人恭明德。

【直解】諶字,解做信字。經歷,是踐行不違的意思。恭明德,是敬天敬民顯明之德。周公又說:“上天於我周,既降此眷顧之命,然欲保之於無窮,寔有不易者。蓋天命去留無常,或前興而後廢,或始予而終奪,豈可據以為誠信哉!惟人君有明德,乃可以嗣守於弗替耳。凡繼世之君,乃有墜失其命而不能長保者,都只因無賢臣輔佐,其君孤立於上,所以把前人敬事天顯,顧畏民嵓,許多光明的大德,都棄之而不能遵行,絕之而不能嗣續。由是天心厭棄,卒蹈於喪亡之轍耳。向使輔助得人,則天命豈邃棄之哉!”觀此,則召公當此時,不惟義不當去,蓋亦有不忍去者矣。

【原文】“在今予小子旦,非克有正,迪惟前人光,施於我沖子。”

【直解】旦,是周公的名。正,是正君。迪,是啟迪。施,是付與的意思。沖子,指成王說。周公自敘輔君之意以感動召公說:“繼嗣之君,必須得老成匡正,乃可以紹前烈,保天命。然正君之事,惟盛德者能之。在今予小子旦,德業聞望,不能過人,非真有格心之術,足以匡正吾君也。惟以我周文武敬天敬民光明顯著的大德,朝夕開導,而付與我沖子,使其上而事天,下而治民,一皆遵守文武之家法,庶乎前烈益以焜燿,而不至於遏佚耳。”蓋君德者,保命之本;老成者,輔德之資。故欲天命之固,不可不延世德;欲君德之正,不能不資老成也。

【原文】又曰:“天不可信,我道惟寧王德延,天不庸釋於文王受命。”

【直解】道,是為臣的道理。寧王,是武王。延,是長久。釋,是舍去。周公又申前意說:“天之禍福予奪,雖不可信,然以人事言,則在我有當盡的道理。蓋我周文王,誕膺天命以撫方夏,至武王其承厥志,既以德而凝固之,則繼志述事,固後嗣之責也。我今惟在以武王光大之德,付於沖子,自今務衍而長之,不至失墜,使文王所受的命,天不容舍之而他歸,則我周大業,永永傳之無窮,豈不美哉!夫輔君以延世德而凝天命,我之道固如此,公同此心,亦當同盡此道,豈可堅欲求去,使後人遏前光而墜大命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