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第3/15頁)

【原文】嵎夷既略。

【直解】嵎夷,是地名,在今山東登州府。《堯典》說宅嵎夷,就是此地。略,是制為經界的意思。嵎夷在青州極東迫近大海,地方最遠,施功為難。今水患盡去,可以正疆界,畫溝塗,而其地皆已經略矣。遠地如此,則近者可知,是青州之土無不平也。

【原文】濰、淄其道。

【直解】濰、淄是二水名。濰水,出今山東青州府莒州箕屋山,北至萊州府昌邑縣入海。淄水,出今山東濟南府萊蕪縣原山,東至青州府壽光縣入濟。青州有濰淄二水,向嘗泛溢,今則濰水入海,淄水入濟,各循其故道矣。是青州之水,無不平也。青州地雖卑下,然去海甚近,水易歸壑,又不當眾流之沖,故用功簡省於他州如此。

【原文】厥土白墳,海濱廣斥。

【直解】濱,是水邊。廣,是廣闊。斥,是斥鹵,其土味鹹,可以煎鹽的去處。禹辨青州之土有二樣:在平地,則其色潔白,其性墳起;在海濱,則一望廣闊,又斥鹵而鹹。先辨其土宜,而後可定貢賦也。

【原文】厥田惟上下,厥賦中上。

【直解】青州之田居上下,較之九州為第三等,賦居中上,較之九州為第四等。

【原文】厥貢鹽、,海物惟錯。岱畎絲、枲、鉛、松、怪石。萊夷作牧,厥篚、絲。

【直解】鹽,是鹹土煎成的。,是細葛。錯,是雜,海物非但一種,故叫做錯。畎,是山谷。枲,是麻。鉛,是黑錫。怪石,是怪異之石。萊夷,是萊山住的夷人,即今萊州府地方。牧,是畜牧。,是山桑。禹定青州之貢,有一州通出的,有各處所產的,如鹽與細葛,並雜出的海物,皆服食燕享所需,此通一州之貢也。如岱山之谷所出,有絲與枲,可以為衣服;又有鉛與松木怪石,可以為器械屋宇;萊山夷人牧放的去處,出那山桑之絲,最是堅韌,可為琴瑟之弦;繒帛之用者,則盛於筐篚以入貢。此隨地所出之貢也。

【原文】浮於汶,達於濟。

【直解】汶,是水名,出萊蕪縣原山之南,西南至汶上縣入濟。禹定青州之貢道,以汶水去濟最近。而濟水與河相通,則使浮舟於汶,由西南達於濟。達濟則達河,而帝都可至矣。不言達河者,因前兗州已言浮於濟漯達於河故也。以上都是經理青州的事。

【原文】海、岱及淮惟徐州。

【直解】這是定徐州的境界。禹既分了徐州,遂定其境界。東至大海,北至泰山,南至淮水,這地方都屬徐州。即今山東兗州府南直隸徐、泗、宿、海、邳等州,都是。夫七州疆界,都只舉其二,至此獨載其三邊者,蓋止說海、岱,便與前面的青州相同,止說淮、海,便與後面的揚州相同,必須說海、岱及淮,才見得是徐州的疆界。

【原文】淮、沂其乂,蒙、羽其藝。

【直解】淮、沂是二水名。淮水,出今河南南陽府桐栢縣,東至淮安府地方入海。沂水,出今山東青州府沂水縣,西南至邳州入泗。乂,是治。蒙、羽是二山名。蒙山,在今山東兗州府費縣。羽山,在今海州贛榆縣。藝是耕種。徐州之水,淮、沂為大,往時都泛濫逆流。自禹功既施,則淮入於海,沂入於泗,而二水皆得其治矣。至於蒙、羽二山,向為淮、沂所包,今水患既去,地利可興,而皆得以種藝矣。淮、沂治,則凡水之流者可知;蒙、羽藝,則凡地之高者可知。

【原文】大野既豬,東原厎平。

【直解】大野,是澤名,在今兗州府钜野縣。豬,是停蓄而復流。東原是地名,即今兗州府東平州地方。徐州之澤有大野,是濟水橫絕的去處,往時不免潰決。自禹功既施,於是大野始能容受眾流,有蓄有泄,而既豬矣。至於東原之地,是大野環抱的去處,為濟水所經,今則水患盡去,而已厎於平矣。大野豬,則凡水之止者可知;東原平,則凡地之平者可知。於此見徐州水土無不平治也。

【原文】厥土赤埴墳,草木漸包。

【直解】填,是黏膩。漸,是進長。包,是叢生。徐州水患既平,由是辨其土宜,其色則赤,其性則黏膩而墳起,其草木亦漸而進長,包而叢生矣。

【原文】厥田惟上中,厥賦中中。

【直解】徐州之田,較九州,則居上中為第二等,其土厚故也;其賦較九州,則居中中為第五等,人工尚稀故也。

【原文】厥貢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嶧陽孤桐,泗濱浮磬,淮夷珠暨魚,厥篚玄織、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