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傳統政治復興下之君主獨裁(上)【明代興亡】(第6/6頁)

在一種黑暗的權勢下面,鼓蕩出舉世諂媚之風,而同時激起名節之士之反抗,而黨禍於此興。

明朝一種諂媚結附之風,蓋由中葉以後,政治渾濁而引起。嚴嵩當國,朝士為幹兒義子者至三十余輩。張居正臥病,六部大臣九卿、五府公侯伯俱為設醮。翰林、科、道繼之,部屬、中、行繼之,諸雜職又繼之,外官南京、楚、閩、淮、漕又競起應之。黠(xiá)者以獻媚,次亦避禍不敢立崖岸。時獨一顧憲成,削名不屈。無論為張居正,為魏忠賢,自趨權附勢者視之,則同樣為權勢之代表。而自守正不阿者論,則此等權勢亦同樣應該反對。反對此等權勢者,醞釀於講學,結集於書院。而張居正亦盡力摧毀天下書院,魏忠賢則前後兩次殺六君子十二人,黨禍至於不可收拾矣。

又按:黑暗政權之普通象征,厥為賄賂。王振時,每朝覲官來見,以金為率,千金者始得醉飽而出。【稗史類編。】振籍沒時,金銀六十余庫,玉盤百,珊瑚六、七尺者二十余株。【振傳。】李廣歿後,孝宗得其賂籍,文武大臣饋黃、白米各千百石,蓋隱語,黃者金,白者銀也。【廣傳。】劉謹時,天下三司官入覲,例索千金,甚有至四、五千金者。【蔣欽傳。稗史則謂:“布政史須納二萬金”。】科、道出使歸,亦例有重賄。【許天錫傳。】謹敗後,籍沒之數,大玉帶八十東,黃金二百五十萬兩,銀五千萬余兩,他珍寶無算。【據王鏊筆記。】瑾竊柄不過六、七年耳。其後錢寧籍沒時,亦黃金十余萬兩,白金三千箱,玉帶二千五百東。【寧傳。】魏忠賢史不載其籍沒之數,其富當更勝於瑾也。顧不必宦官為然。嚴嵩為相二十年,籍沒時黃金三萬余兩,白金二百余萬兩,他珍寶不可數計。【嵩傳。又稗史載:“嚴世蕃與其妻窖金於地,每百萬兩一窖,凡十數窖。”】當時文武遷擢,但問賄之多寡。【揚繼盛疏。】

吏、兵二部持本就嵩填注。【董傳策疏。】邊臣失事納賕,無功可賞,有罪不誅。文武大臣贈謚遲速予奪,一視賂之厚薄。【周冕疏。】雖州縣小吏,亦以貨取。【沈鏈疏。】戶部發邊餉,朝出度支門,暮入嵩府。輸邊者四,饋嵩者六。邊鎮使人伺嵩門下,未饋其父子,先饋其家人。家人嚴年已逾數十萬。【張翀疏。】

政府帑藏不足支諸邊一年之費,而嵩所積可支數年。【王宗茂疏。】水陸舟車載還其鄉,月無虛日。【董傳策疏。又徐學詩疏謂:“都城有警,密運財南還,大車數十乘,樓船十余艘。”】嵩本籍袁州,乃廣置良田美宅於南京、揚州,無慮數十所。【鄒應龍疏。】其後陳演罷相,以資多不能行,遂為闖賊所得。賄隨權集,貪黷黑暗,諂媚趨附,胥可於此見之。然則又何怪於黨禍之興與流寇之起也!

直待全國正人都卷入黨禍,而國脈亦遂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