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大一統政府之創建【秦代興亡與漢室初起】

經過戰國二百四、五十年的鬥爭,到秦始皇二十六年滅六國,而中國史遂開始有大規模的統一政府出現。漢高稱帝,開始有一個代表平民的統一政府。武帝以後,開始有一個代表平民社會、文治思想的統一政府。中國民族的歷史正在不斷進步的路程上。

一、秦漢帝系及年歷

秦自統一稱帝至亡,凡三君,十五年。

秦帝系表:


漢自高帝至平帝凡十一君,一百一十一年。王莽自攝政至建新朝迄亡,共十八年。

西漢帝系:



二、國家民族之摶成

秦人統一,此期間有極關重要者四事:

一、為中國版圖之確立。【秦並六國,分建四十二郡,(詳下。)造成此下二千年中國疆域之大輪廊。】

二、為中國民族之摶成。【春秋時代華、夷雜處之局,逐漸消融,而成“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之社會。】

春秋時華、夷雜處之大勢,粗略言之,徐有淮夷,青有萊夷,雍有犬成、義渠,豫有陸渾之戎,冀有鮮虞、赤狄、白狄、山戎,荊揚有蠻。經春秋至戰國,西北諸國有漸次城郭化者,亦有漸次驅逐而北避者。秦、趙、燕三國競務拓邊:燕開漁陽、右北平、上谷、遼西、遼東諸郡;趙滅中山,【其先為鮮虞國,先滅於魏,為魏別封。】開雁門、代、雲中諸郡,秦開九原、隴西、北地諸郡,魏開上郡亦人秦。中央諸戎則以韓、魏滅伊、洛諸戎,楚破南陽九夷而漸就消滅。東方淮海諸夷,率與諸夏同化。南方則有楚、越兩國之辟地。大抵今浙江、福建兩省為越人所辟;【秦始皇使王翦定楚江南地,又降越君,置會甌,君海上,為今溫州等處;或都東冶,君閩中,為今福州等處。始皇薨,閩越君無諸、東越君搖,率兵助諸國滅秦。其後東甌悉眾徙中國,處江、淮間。閩越分立東越,又徙其民江、淮。】湖南、雲、貴為楚所辟。【楚襄王時,使莊蹺將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定滇,欲歸報,會秦奪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以其眾王滇。惟湖南湘西,自秦昭王置黔中郡,漢改武陵郡,而其地蠻族仍各自禹部落,開化有反緩於川、滇者。】巴、蜀則開於秦。【時在惠王時。】兩廣、安南則在秦並六國後始為中國郡縣。群居生息於同一版圖,沐浴寢饋於同一文化,以中國人治理中國疆土,發展文化,蓋自此始大定其基礎。

三、為中國政治制度之創建。【封建制破棄,郡縣制成立,平民、貴族兩階級對立之消融。】

封建制逐步破壞,郡縣制逐步推行,自春秋至戰國已然。雖封建遺形尚未全絕,然終不能再興。且其勢如危石轉峻阪,不墮於地不止。漢初先則有異姓封王,繼則封王惟限於同姓,又次則諸王惟得衣租食稅,同於富人;此自景、武下逮東漢,封建名存實亡,尺土一民,皆統於中央,諸封王惟食邑而已。

至魏則井邑入亦薄。隋矯魏孤立,大封同姓,並許自選官屬,然劉頌言其“法同郡縣,無成國之制”。蓋亦徒享封土,不治吏民,乃西漢景、武以後法度耳。至晉惠帝立後,諸王或鎮雄藩,或專朝政,遂有八王之亂;然此乃權臣之擅政,非古代封建之比。

下至南朝,宋,齊、梁諸代,宗室諸王皆出為都督、刺史,星羅棋布,各據強藩,假以事任,矯東晉中央衰替之勢;然此特援引親族以踞要位,其權重在為守令,不在為王侯。

唐封諸王不出閣,有名號,無國邑,空樹官僚而無蒞事,聚居京師,亦僅衣稅食租。惟明初封諸王,欲以封建、郡縣相雜,然一、再傳即廢。終明之世,仍是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也。

再以封侯論,漢初諸侯亦猶有君國子民之意,景帝後事權即皆歸國相,侯國與郡縣無異;然尚裂土以封。東漢則多未與國邑,僅佩印受廩,列侯殆全同於關內侯。又漢初丞相選用列侯,武帝時始有拜相封侯之制。東漢位三公者亦不復有茅土封,然漢人猶常稱“萬戶侯”,言其封食之大。至魏,雖親王所食未有及萬,諸將封多不滿千戶。【張繡封兩千戶,時謂例外。亦因其時戶口耗減。】

晉、宋以下,門第既盛,朝廷封爵 乃不為重。至唐則並廢封爵世襲之制,爵僅及身而止;而所謂爵土亦祇是虛名。受封者於內府給繒布,惟同俸賜,絶不足以擬古之胙土矣。唐太宗貞觀十一年,令諸功臣世襲剌史,長孫無忌等十四人辭曰:“違時易務,曲樹私恩,謀及庶僚,義非僉允。方招史冊之誚,有紊聖代之綱。一也。臣等非才,愈彰濫賞。二也。孩童嗣職,寧無傷錦? 一掛刑網,自取誅夷。三也。求賢分政,寄在共理。封植兒曹,失於求瘼,百姓不幸,將焉用之?四也。”於是遂止。【唐初屢議封建,李百藥、馬周諸人皆反反對之。】觀於此,則知封建制度已不能復行於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