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的背後(第3/4頁)

宋哲元無疑是痛恨日本人的,但沒有證據表明,在其他方面,他的思想和一個舊軍閥有什麽本質區別。所以,你理解了宋哲元身上體現的軍閥思想,就不難理解抗戰期間整個中國的一大難處——當時的中國從嚴格意義上說,並不是一個現代化國家,而是一個名義上有中央政府,實際上是一個因為要抵抗外力才捏合在一起的軍閥共同體。

但宋哲元的算盤還是打得太理想化了——華北是兵家必爭之地,哪怕他想在刀尖上跳舞,也是不可能的。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侵華戰爭全面開始。

就在連蔣介石都已經認清了日本人的嘴臉,開始部署全面抗戰的時候,宋哲元居然還對日本人抱有幻想:“目前日本還不至於對中國發動全面戰爭,只要我們表示一些讓步,局部解決仍有可能。”

宋哲元的態度,影響了二十九軍的一批高級將領,包括後來赫赫有名的張自忠。

“盧溝橋事變”時,時任二十九軍三十八師師長的張自忠曾專門打電話,訓斥與日軍發生沖突的旅長何基灃,他訓斥的話,可能最能代表二十九軍高層當時的心態:“打起來對共產黨有利,遂了他們借抗日擴大勢力的野心;對國民黨有利,借抗日消滅雜牌。我們西北軍辛辛苦苦搞起來的冀察這個局面就完蛋了!”[1]

日軍通過盧溝橋

但是,日本人對宋哲元的“拋媚眼”,只是在為自己調動部隊爭取時間。時機一成熟,日本的中國駐屯軍司令長官香月清司隨即給宋哲元發去了最後通牒:限在7月28日中午之前,中國軍隊全部撤出北平。

直到那一刻,宋哲元才真正醒悟:日本人是真的要全殲二十九軍,大舉侵華。

7月28日,宋哲元向二十九軍各部隊下達了平津地區防禦作戰的指令,但命令剛下達,部隊防線還未展開,早已等待多時的日本軍隊就排山倒海般地發起了全面攻擊。

趙登禹從馮玉祥貼身衛兵做起,一路做到師長,犧牲時年僅39歲。那一天壯烈犧牲的還有二十九軍另一位高級將領——副軍長佟麟閣

倉促迎戰的二十九軍將士立刻被分割包圍,陷入苦戰。在北平的南苑防線,“喜峰口大捷”中一戰成名,升任一三二師師長的趙登禹身先士卒,再次提著大砍刀親自督戰,但被子彈擊中胸口,壯烈犧牲。

一天之內,北平外圍陣地盡失。

28日晚,宋哲元決定把爛攤子丟給張自忠,自己率軍部撤往保定。臨行前,他還交代張自忠:“西北軍是馮先生一生心血所建,留下的這點底子,我們得給他保留著。此事非你不能做到。二十九軍現在戰線過長,我們要把部隊收容起來,只有你能和日本人談判,拖延一個星期……”

忠心耿耿的張自忠選擇服從命令,他說:“你們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漢奸了。”

(事後正如張自忠所料,他背負了漢奸之名,被人唾罵“自以為忠”,之後萌發死志,將功贖罪,壯烈殉國。詳見《“漢奸將軍”的自我救贖之路》。)

28日夜,宋哲元等人撤離北平。29日淩晨,曾經在“長城抗戰”中令國人揚眉吐氣的二十九軍官兵,大部分都撤離北平,只留下四個團維持治安。

北平城門洞開,不戰而降。

而就在7月28日,當北平城南面響起槍炮聲的時候,全城的老百姓還都興高采烈起來——自己的軍隊終於和日本人真刀真槍地幹起來了!

老百姓們迅速組成了慰問隊,在馬路兩旁擺出西瓜、饅頭、酸梅湯等食品,向過往的士兵脫帽致敬。

他們還迅速請來了幾十名磨刀人。

他們想為二十九軍的官兵磨大刀,殺倭寇。

饅頭說

寫今天這篇故事的起因,是這個周末,又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傳播頗廣的“抗日神劇”片段。

在這個片段裏,一個八路軍戰士(看模樣可能是炊事班的),在全軍比武中發明了一系列神奇食物。

他當著部隊首長的面,咬了一口包子,咀嚼幾口,把剩下的一半往遠處一扔,“轟”,爆炸了。隨後,他又擺出了西紅柿、黃瓜、蘿蔔等一批食物,都是咬一口,然後往遠處一扔,“轟轟轟”,看那個爆炸效果,比手榴彈要強多了。

這位同志高興地表示,這是專門“孝敬”鬼子的。八路軍戰士們紛紛豎起大拇指。一個首長也咬了一口包子,說:“味道還真不錯!”另兩個首長頻頻點頭。

手撕鬼子、褲襠藏雷、可以獲得諾貝爾獎(諾貝爾自己就是搞炸藥的)的“包子炸彈”……我們似乎已經早已習慣了近乎戲謔的“抗日神劇”,而漸漸淡忘了那14年的艱苦歲月裏,我們的先輩們是以一種怎樣的決死信念和千千萬萬條生命築起的血肉長城,才抵禦住了一次瀕臨滅國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