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為什麽必須死(第3/4頁)

在這場改變中日兩個國家國運的戰爭中,以光緒帝為代表的“帝黨”是堅決主戰的,而以慈禧為代表的“後黨”其實是主和的。當然,不能說當時以大清帝國之威(自我評估),主戰有什麽不對,但至少當時,“帝黨”和“後黨”之間的對立已經比較明顯。

光緒皇帝像

在這個過程中,珍妃毫無疑問是站在光緒一邊的。而且她憑借自己的影響,試圖一舉逆轉皇帝對太後長久以來的劣勢。比如,珍妃的啟蒙老師文廷式,以及他的堂兄志銳(當時的禮部侍郎),借機參奏李鴻章求和賣國,惹惱了這位晚清第一權臣。李鴻章馬上反參“文廷式企圖支持珍妃奪嫡,取代隆裕皇後;反對慈禧聽政,支持光緒皇帝自主朝綱”。

結果果然激怒了正愁沒把柄的慈禧:文廷式被驅逐出宮,永不錄用;志銳被貶,放官邊疆(蒙古)。至於珍妃,自然是又打又降——不敢對皇帝怎樣,但用你的寵妃震懾一下你,我還不敢嗎?

但這個時候,慈禧和珍妃的婆媳關系畢竟還沒有惡劣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第二年,珍妃和瑾妃又恢復了“妃”的位分。

真正的問題出在1898年——這一年,發生了“戊戌變法”。

這一針給病入膏肓的大清強行注入的雞血,徹底讓慈禧和光緒這對母子翻了臉。尤其是“帝黨”試圖包圍頤和園的“圍園殺後”行動敗露(袁世凱對告密此事亦有貢獻),讓慈禧徹底寒了心——可以說,自那以後,慈禧對光緒已不再抱希望。

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怎麽會變成這樣?當媽媽的慈禧肯定也經過無數個輾轉反側之夜,找過很多原因。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自然會歸到珍妃頭上:我花了20多年讓他接受聖賢教育,你分分鐘就給他洗腦了?

於是,“戊戌變法”失敗後,珍妃再次遭罰廷杖,而且這一次,她被打入鐘粹宮後的北三所——一個當媽的,兒子都不要了,還會心疼兒媳婦?

據《故宮通覽》(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的介紹,珍妃被囚禁的那個小院,位於紫禁城最北,原來是明代宮廷奶媽養老居留的地方。珍妃入住後,正門被牢牢關上,打上內務府的十字封條,珍妃住在北房三間最西頭的一間,屋門從外面反鎖著,吃飯、洗臉等均由下人從一扇活窗中端進遞出。

珍妃每天吃的,就是普通下人的飯。平時不準與人說話。逢年過節或每月初一、十五,這些別人高興的日子,看守她的一名老太監就代表慈禧對她進行訓斥。訓斥在午飯時進行,老太監指著珍妃的鼻子列數罪狀,珍妃得跪著聽訓。訓斥結束,珍妃還必須向上叩頭謝恩。

沒錯,珍妃被打入了冷宮。

7

如果沒有1900年的八國聯軍打進北京,珍妃會不會在冷宮裏孤獨終老?沒有人知道答案,因為珍妃的生命,在這一年走到了盡頭。

關於珍妃的死因,一直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是八國聯軍兵臨城下,慈禧帶光緒西逃,臨行前珍妃不肯走,和老佛爺爭執起來,賭氣跳井,慈禧一個沒留神,沒攔住,就跳下去了。事後慈禧還表示相當惋惜。

這個說法出自隆裕太後的回憶,源頭自然是慈禧自己的敘述。考慮到隆裕太後向來溫順聽話,唯老佛爺是從,她的說法存疑。

而另一種說法,見諸各種野史和當時見證者的回憶,那就是珍妃是慈禧讓人給扔到井裏去的。

持這種說法的回憶很多,其中最有說服力的,無疑就是在場的當事人——當時奉命將珍妃投井的太監崔玉貴的回憶。

1985—1988年間,故宮博物院主辦的《紫禁城》雜志連續20期刊載了由金易、沈義羚合著的《宮女談往錄》。這位“談往”的宮女,姓赫舍裏氏,先後在慈禧身邊服侍八年,是負責給慈禧點煙的貼身使女,在宮內慈禧叫她“榮兒”。

書中有一篇《崔玉貴談珍妃之死》,說的是崔玉貴離開清宮後,有一次來榮宮女家串門,提起了那段往事。而榮宮女本人恰恰在珍妃“落井”那天當值,侍候慈禧。

按照榮宮女的回憶,崔玉貴是這樣描述當時情景的:

七月二十日那天中午傳完膳後,老太後有片刻的漱口吸煙的時間,……就在這時候,老太後吩咐我,說是要在未刻召見珍妃,讓她在頤和軒候駕,派我去傳旨。

……

我們去的時候,景祺閣北頭的東北三所正門關著。我們敲了門,告訴管門的一個太監,請珍小主接旨。珍妃在接旨以前,是不願意蓬頭垢面見我們的,必須給她留下一段梳理工夫。由東北三所出來,經過一段路才能到頤和軒。我在前邊引路,王德環在後面伺候,我們伺候主子,向例不許走甬路中間,一前一後在甬路兩邊走。小主一個人走在甬路中間,一張清水臉兒,頭上兩把頭摘去了兩邊的絡子,淡青色的綢子長旗袍,腳底下是普通的墨綠色的緞鞋(不許穿蓮花底),這是一副戴罪的妃嬪的裝束。她始終一言不發,大概也很清楚,等待她的不會是什麽幸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