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阿拉伯 告別巴格達(第2/2頁)

算到這年,阿巴斯王朝維持了近五個世紀的統治,其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燦爛輝煌,三分之一起伏跌宕,三分之一名存實亡。這個王朝甚至一開始就是分裂的。西班牙有“後伍麥葉王朝”,中國史稱西大食;突尼斯和埃及有什葉派的法蒂瑪王朝,史稱南大食;阿巴斯王朝則只是東大食。

兩個另立山頭的王朝也曾有過自己的美好時光。後伍麥葉王朝的首都科爾多瓦(英語Cordoba)與君士坦丁堡和巴格達齊名,是當時的世界文化中心之一。法蒂瑪王朝則不但占領了埃及,還征服了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希賈茲,位於開羅的愛資哈爾清真寺更是名揚四海的高等學府。

阿拉伯世界三國鼎立。

然而在巴格達淪陷前,後伍麥葉和法蒂瑪王朝都已先期謝世,只有阿巴斯苟延殘喘。種種跡象表明,阿拉伯人的輝煌已是明日黃花,只能留待後人在晚霞中憑吊和吟唱。[33]

既然如此,那就讓別人來接手吧!

事實上之後伊斯蘭教的傳播,主要就靠波斯人、突厥人和蒙古人,影響最大的是奧斯曼、沙法維(英語Safavid)和莫臥兒(英語Mughal)三大帝國。奧斯曼是突厥人的,在今天的土耳其;沙法維是波斯人的,在今天的伊朗;莫臥兒是蒙古人的,在當時的印度。他們都不在阿拉伯半島。

阿拉伯人反倒成了“少數民族”,在今天的穆斯林中只占八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公元10世紀後,伊斯蘭教的傳播已主要不是靠武力,而是靠商貿活動和文化交流實現的。受傳教師、移民和商人影響而伊斯蘭化的地區,包括了印度尼西亞群島、馬來半島南端和非洲一部分,就連作為征服者的蒙古人也自動皈依。這不能不說是神奇,而且必有原因。

不過,我們還是把這問題留待將來吧!

現在已經完全清楚了。麥地那烏瑪,哈裏發國家,伍麥葉帝國,阿巴斯王朝,阿拉伯人一步一個台階地走完了自己的路。但這道路不是羅馬的,也不是中華的。實際上,由於西周奠定的人本、現實和藝術三大精神,中華大地並不具備宗教土壤,因此只可能產生具有世界性的文明,不可能自發地產生宗教,更不可能產生世界宗教。這裏面沒有是非對錯的問題,只不過事實如此而已。

然而中國的隋唐之際,卻是世界宗教的時代。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燦爛輝煌,風起雲湧,波瀾壯闊,以及對人類文明和歷史進程的深刻影響,我們在拜占庭人和阿拉伯人那裏已經領略過了。中華帝國並非與世隔絕,對此應當不會無動於衷,何況另一種世界宗教早已傳入中國。那麽,當佛教作為外來文化遭遇中華傳統時,原本不乏矛盾沖突的雙方又該怎樣相處和自處,新的思想文化會因此而誕生嗎?

[29]阿拉伯語道萊(Dawla)的本義就是新紀元。請參看(美國)塔比特·A.J.阿蔔杜拉《伊拉克史》,(美國)斯塔夫裏阿諾斯《全球通史》,金宜久主編《伊斯蘭教》。

[30]請參看(美國)塔比特·A.J.阿蔔杜拉《伊拉克史》。

[31]毫無疑問,阿巴斯人並非一味寬容。他們在建國之初就對伍麥葉人趕盡殺絕,對支持過他們的什葉派穆斯林也恩將仇報,還曾利用公權力控制思想。但總體上說,阿巴斯王朝相對寬容。

[32]塞爾柱是突厥的一支,約983年定居於布哈拉附近,皈依伊斯蘭教,屬遜尼派。蘇丹又譯素丹,原意是力量或權柄,伽色尼王朝馬哈穆德(998-1030在位)開始使用,一般指穆斯林國家無宗教權的統治者,類似於可汗。蘇丹統治的國家,稱為蘇丹國。

[33]後伍麥葉王朝是伍麥葉王朝被推翻後,由一位死裏逃生的王子在西班牙建立的,公元756年獨立,定都科爾多瓦,929年宣布為哈裏發國家,中國史稱西大食和白衣大食,1031年分裂為許多獨立的封建領地。法蒂瑪王朝由自稱法蒂瑪後裔的人於公元909年在突尼斯建立,征服埃及之後遷都開羅,中國史稱南大食和綠衣大食,1171年被總督薩拉丁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