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敦煌:神與人,哀傷與輝煌(第5/5頁)

陽關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我和芬恩極目遠望:王維說的不錯,關口那邊沒有一個我們認識的人。

雖然陽關標志著古代中國的最西端,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人不想繼續拓展領土。往西400公裏,中國人在人們談之色變的羅布泊荒原的腹地設立了樓蘭重鎮。高僧法顯和玄奘都曾穿越羅布泊,而馬可波羅也考察過此地,但是三人都認為這片地方詭異神秘。馬可波羅寫道“遊人須結隊成行以互相保護”。因這裏地貌瞬息萬變,故遊人在晚上睡覺前必須插個牌子,指示好要去的方向,以免醒來後走錯方向。

盡管羅布泊吞噬了無數企圖穿越它的行人,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卻在此獲得重大發現。1901年,赫定沿塔裏木河考察,一路追蹤到塔裏木河注入羅布淖爾大鹽湖的地方。這時,他被腳下樓蘭古城的廢墟絆倒了。經過對遺址的研究,赫定拼出了一幅2000年前樓蘭古城迷人的生活畫卷。

羅布泊還是個神秘之地。因為一些特殊原因,對於我們這些老外來說,這裏是禁地。但我們確實考慮過到玉門關一遊。雖然玉門關被稱為“美玉輸入內陸的渠道”,但它也可以稱為“絲門關”,因為這裏也是絲綢輸出中國、運往世界各地的必經之地,同時它也是絲綢制作的秘密傳出中國的關口。

古代於闐人開采出中國人喜愛的美玉,而他們對精美的絲綢同樣情有獨鐘。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於闐出產的玉石日漸減少,於闐國王擔心玉石很快便不足以維持他們購買絲綢。

於是,於闐國王最後想出來一個辦法。他向一位和親的漢朝公主求助,派人秘密捎去口信,請她把蠶卵和桑樹種子帶回她的第二故鄉。過關時,衛兵不僅檢查了公主的行李及其衣物,甚至連她所有仆從們的衣物也統統檢查一番,但是一無所獲,便放公主出關。公主到達於闐後,於闐國王問她是否依其所托帶回了蠶卵和桑種,公主點頭示意。於闐國王很驚訝,問她是如何瞞過衛兵出關的。“很簡單。”公主邊說邊解開了發辮。造絲的秘密就這樣輸出中國、傳到世界各地的。

盡管通過玉門關的道路是運輸玉石和絲綢的要道,但這段路卻是絲綢之路上最為艱險的一段,大部分旅行者都刻意避開這條道。即使在今天,這條道也經常消失在羅布泊不斷變化移動的流沙下面,而且也不對外國人開放。大部分旅行者選擇走北路,從敦煌穿過莫賀延磧(莫賀延磧即位於今天哈密與安西之間著名的哈順戈壁。唐時此處以西皆稱“域西”,也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西域的起點。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此地“長八百裏,古曰沙河,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顧影唯一”,自然環境極其惡劣。——譯者注),到達綠洲哈密。

中國高僧玄奘西行求法也是取道北路。但他並未等待與商隊同行,而是只帶一名向導和一匹馬便進入了莫賀延磧。可是,對他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的不僅僅是沙漠本身。一天晚上,向導突然手持匕首,悄悄靠近熟睡中的玄奘,企圖謀財害命。但是,冥冥之中肯定有佛祖保佑,玄奘突然醒來,坐起身靜靜地打坐冥思。那向導被玄奘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的勇氣所打動,雙膝跪倒,請求法師寬恕。他還勸說玄奘前方沒有水源,不如動身回返。但是法師不為所動,他送給向導一些銀兩及足以維持其返回敦煌的食物與水,自己繼續只身前行。

羅布泊

玄奘很快便遇到斷水危機,整整5天滴水未沾。他口渴難耐,意識恍惚。就在這時,他忠實的坐騎把他引到了一泓清水旁。玄奘大喜,最終他和馬平安抵達綠洲哈密。哈密便是我們的下一站目的地,但我們是乘火車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