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深巷中的民居(第3/4頁)

被稱為徽州民居第一村的西遞,是胡姓聚居的古村落。村中重要的建築之一,是建於1691年的履福堂。這裏有濃厚的書香氣氛,雕刻精細,建築色調樸素淡雅,室內陳設也溫潤細膩,廳堂中懸有“書詩經世文章,孝悌傳家根本”的對聯,顯示出主人的儒家意識。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這是宋代詩人陸遊的詩句,它本是描寫浙江民居的,這樣的風味在皖南民居中也有。走在徽州民居幽深的小巷,實在是一種美的享受。石板路,小巷兩邊直立著白色的山墻,這就是被稱為馬頭墻的獨特構置,也是徽州民居的特色之一。徽州民居村落多是同族聚居,世代沿傳,民居建築密度大,房屋又多是木制,所以有火災之患,如果出現火災,成片房屋相連,撲救極為困難。高高的馬頭墻,將相鄰的房屋隔開,能起到防火的作用。馬頭墻高出屋頂很多,高低不等,參差錯落,並呈現出飛動之勢,為擁擠而封閉的空間帶來了動態的美感。如果站在高處,一眼望去,在白色墻壁烘托下的馬頭墻,一個個淩空飛揚,極有生機。

西遞民居   室內陳設

天井,也是徽州民居的特色之一。徽州民居一般有兩個院落,一個是室外的院落,一個是室內的院落,室內的院落就是天井。在徽州人看來,天井既可聚水,也可聚氣,所以人們常常說它是聚集財富的象征。所以有錢的人家造房,一定要將天井做好。天井是由屋頂四周坡屋面圍成的一個敞頂式空間,就像是天的“井”,所以叫天井。因為這種漏鬥式的設計,四周房頂的雨雪水,就會落到內院中。人們在這裏建有魚池,放上盆栽。在一個避風的地方,養花,觀魚,聽雨,以增添生活的樂趣。

徽州民居   小天井

但凡民居,由於屬於聚居之地,水系的安排極為重要,在沒有自來水的時代,人們用各種辦法來處理水的問題。徽州民居村落一般都依山而建。引山泉到村前,到門口,是很多徽州民居的特點。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徽州民居代表之一的宏村,就是以其獨特的水系而享譽世界的。這個有數百戶人家居住的村落,是根據牛的形象設計的——農業和牛有極密切的關系。水從後山流出,蜿蜒流淌,穿過道道石橋,穿過戶戶人家,就像牛的腸子綿延,村中有“家家門巷有清渠”的說法。“牛腸”流入村中的月塘,這裏象征“牛胃”。經過“胃”的“消化”過濾後,又繞村串戶,綿延流淌,流向村外低處的南湖中,那裏就是人們所說的“牛肚”。這一篇水的文章做得很精妙。

寧靜的水鄉西塘

江南水鄉的民居清新秀雅,極富特色,其中西塘古鎮可以說是一個代表。這座古鎮因成為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碟中諜3》的拍攝之地,而名聞世界。

西塘在浙江嘉興,位於上海和杭州之間。這個占地規模並不大的古鎮有悠久的歷史,它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就被稱為“吳根越角”——吳國和越國的交界處。西塘大致規模在宋代之前就已經形成,今所見西塘著名的橋梁望仙橋就是宋代的遺跡。西塘在明清時期是江南很有名氣的商業大鎮,這裏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又是著名的絲綢制造之地,還以制陶業而享譽天下。

西塘人家

西塘的民居依水而建,人們說,西塘是“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橋。橋上行人走,小舟橋下搖。橋頭立商鋪,水中倒影飄”。初至西塘,徜徉在她閑散的街市中,映入眼簾的,是一幅令人陶醉的江南水鄉風景畫。

西塘在太湖之畔,又有運河擦肩而過,古鎮中有九條蜿蜒的河道,將全鎮分成八塊。人家臨水而居,商號一般也靠水搭建。西塘人世世代代憑著一葉小舟,在街市中穿梭往來。河道兩邊弱柳扶風,又有繁花異朵點綴,河中浮荇點點,水鳥嬉戲,白鵝漂水,一片生機。有河就有橋,西塘有數百座古橋,形態各異,著名的橋梁有五福橋、臥龍橋、環秀橋、送子來鳳橋等。橋多呈拱形,彎曲的橋面就像半個月亮落在水中。人從橋上經過,如在天上的街市。

西塘的民居建築突出了幽深的特點。西塘的弄堂很有特色,由於古鎮環水而建,陸地的面積非常緊張,所以西塘人建房、修路都精打細算。房屋之間有窄窄的弄堂相隔,弄堂一般長有百余米,而寬往往不到一米。走在這樣的弄堂裏,兩人相讓都不容易。由深巷往上望,是向天際延伸的高高的屋頂,那是真正的一線天。走在弄堂裏,踏在青石板上,腳步聲在其中回蕩,將這古巷襯托得更加神秘幽深。在西塘,這樣的弄堂就有百余條。最出名的要數石皮弄,地面由薄薄的石板砌成,薄而亮,如同“石之皮”,這條弄堂便由此得名。石皮弄兩邊的種福堂和尊聞堂便是西塘最著名的兩處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