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清明上河圖》中的城市風情(第2/3頁)

三個部分形成起伏回環的節奏。開始時的悠遠和虹橋下的緊張、街衢中的熱鬧,形成鮮明的對比。從長卷的整體看,在綿長的陳述中,有起伏,有高潮,富有內在節奏。開始一段是緩慢的進入,到虹橋而達到全幅的高峰,經過第三段城樓內外街景的描繪之後,在喧鬧的街市處戛然而止。中國藝術強調的余音繞梁、三日不絕,這幅畫也有體現。

清明上河圖局部城關一段

北宋的城市文明

中國自唐代以來,就有發達的城市文明:唐代的都城長安(今陜西西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不僅是長安,唐代南北都有大型都市,長安東邊的洛陽城、南方的商業都會揚州等,這些城市的人口都在百萬左右。長安鼎盛時的人口更達到一百五十多萬。

到了北宋時期,市井文化更加發達。北宋首都汴梁雖然沒有鼎盛時期的長安規模大,但人口已經達到一百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而且它的商業繁榮程度更勝過當年長安。五代時,洛陽開始允許臨街設店,到了北宋,城市臨街設店蔚然成風,而汴梁的臨街店鋪更多。在唐代的長安和洛陽,店鋪被指定在特定的區域開設,稱為“坊市”,而在汴梁,這樣的限制沒有了,城市中的各個區域都可以設店,街道兩旁、沿河地帶、人們聚居場所都分布著大量的商店,促進了城市生活的繁榮。

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載了當時北宋京城的繁華景象。大內宣德門外,禦街闊二百余步,道兩旁有禦溝,種植蓮荷,岸邊種植桃李梨杏,“春夏之交,望之如繡”。京城之內,正宗大酒店(正店)有72家,分號(腳店)及其他小酒店不計其數。酒店門口都搭五彩門樓,一到晚上,“燈燭熒煌,上下相照,濃妝妓女數百,聚於主廊檐面上,以待酒客呼喚,望之宛若神仙”。對常到酒店打酒的客戶,酒店用銀器送酒,第二天才取還,“其闊略大量,天下無之也”。城裏商業買賣活動十分活躍。大相國寺的廟市每月開放五天,裏面有珍禽奇獸的寵物市場,有日用品雜貨市場,有百貨市場,有刺繡、圖書、古玩、香料、藥材市場,孟元老稱之為“萬姓交易”,可以想見當時的熱鬧景象。京城內每個區域都有勾欄瓦舍,是集商貿演藝為一體的娛樂場所,規模很大,有的可容納數千名觀眾。汴梁的夜生活也很豐富,所謂“家家簾幕人歸晚,處處樓台月上遲”,酒店、歌舞伎館和很多商店通宵營業,城市的夜空,燈火通明,特別是由州橋往南至朱雀橋一段,夜市熱鬧非凡,有各種特色小吃,謂之“雜嚼”,一直營業到三更。

汴梁的崛起,與汴河分不開。自6世紀末隋煬帝開掘大運河的北段,聯通了南北,一條人工開鑿的河流將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兩大文明聯為一體。汴河當時是北宋國家漕運樞紐,商業交通要道。當時的西安、洛陽仍然保持著相當程度的發達,而南方的揚州等地經濟迅速發展,大有超過北方之勢。由西而來的船只經過汴河向東,通過大運河向南連接,汴梁不僅是文化、政治中心,還是經濟中心。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北宋都城全盛時期的生活。發達的城市文明,給張擇端這位宮廷畫家注入了創作熱情。作者選擇了一個節日的上午,陽光明媚的時分,從綠色的小草、泛濫的河水,到市井中川流不息的人群,似乎一切都流動起來。作者以細致的畫筆,賦予這個城市強烈的動感節奏。作品之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是觀者實在如作者一樣,願意徜徉在這樣的溫情、歡快、熱烈和沉醉之中。

普通人的本真的美

打開《清明上河圖》,一個廣闊的生活世界展開在我們面前:一個孩子領著幾只毛驢,馱著木炭,過一座小橋,五個纖夫拉著一條大船往上遊行走;一批搬運工,背著從船上卸下的貨物,手上還拿著一根計數的籌碼;大船放倒船桅要駛過虹橋,船上人手忙腳亂,四周無數人在觀看、呼叫,幫助出主意;橋上擠滿了行人、毛驢、轎子,還有兩個人拉開架式在吵架;橋頭亂糟糟地擺滿了貨攤、地攤;腳店樓上幾個客人在喝酒;木匠師傅在店門口制造車輪;擺地攤賣膏藥的人吸引了一圈人聽他胡吹;一家大戶人家門口,七八個傭人在閑坐,有一個幹脆躺在地上睡覺;算命先生的棚子裏掛著“神課”、“看命”、“決疑”的招牌;城樓外無數牛車、獨輪車、挑夫;幾頭駱駝正穿過城樓;城樓下有人正在理發,城樓裏面堆著一些貨物,有人正在報關;緊接著是賣大木桶和弓箭的小店,店中一人正在拉弓,一人口咬綁帶正為自己綁上護腕;再接著是“孫羊正店”,這是大酒樓,樓上賓客滿座,後院倒疊著無數酒甕;再接著是一家肉鋪,掛著“斤兩十足”的牌子;再過去有客棧、香料鋪、綢緞鋪、藥鋪、當鋪,藥鋪中一位婦女抱一個小孩,另一位婦女捧碗正要給小孩服藥;還有一口沿街水井,三個人正在打水;最後是一家大宅院,門前有家丁坐在下馬石上閑聊;大街上有各種貨攤,賣花的,賣清涼飲料的,賣甘蔗的,騎馬的,坐轎的,挑擔的,推車的,走路的,還有許多四匹馬拉的大車;行人中有拿鋸的,有拿扇遮頭的,有和尚、道士,還有像玄奘那樣背著行李的行腳僧,總之是各式人等,應有盡有。有人數過,畫面上出現的一共有七百七十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