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強調變易的《周易》思想(第2/3頁)

《紅樓夢》插圖(湘雲翠縷論陰陽)清   孫溫繪

中國人認為,宇宙間有兩大勢力,一為陽,一為陰。這樣的思想,明顯是從感性直觀中抽象而來的。就人生活的空間而言,有天,有地;就一整天來說,有白天,有黑夜;就一個白天來說,有中午陽光四射的時候,又有晨曦微露和黃昏日落的時分;就人的生命來說,有朝氣十足的青年,又有遲鈍的暮年;就人的事業而言,有順利的時候,又有處於逆境的時候,等等。中國人將諸如光明的、正面的、處於控制地位的力量,概括為陽,將陰暗的、負面的、處於從屬地位的力量概括為陰。

陰陽這兩大勢力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沒有陰,就沒有陽,沒有陰氣的作用,光憑陽氣是無法化生萬物的。反過來也一樣。二者之間相互影響,陽對於陰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陰對於陽也是如此。二者相互作用,宇宙間因此有了活力。陽氣上升,陰氣下降;陽氣是開,陰氣是合。一升一降,一開一合,構成了宇宙的動勢。一切變化的根源就來源於這二氣的作用。

復雜艱深的《周易》思想,其實就奠定在陰陽這兩個小小的符號的基礎之上。《周易》反映了中國人對宇宙生命的看法。如《周易》有六十四卦,開始兩卦是關鍵,一卦為乾,一卦為坤。乾卦由六個表示陽的符號所組成,坤卦由六個表示陰的符號組成。乾卦象征天,坤卦象征地。二者各有特點:乾卦說的是健,是陽剛之道,坤卦說的是順,是陰柔之道。二者構成了一剛一柔、一動一靜、一開一合的關系。

《周易》從乾卦中,提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從坤卦中,提升出“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精神。中國人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世世代代謹守的兩句格言,一方面強調要有剛健進取的精神,另一方面又強調要寬厚包容,像天地那樣,勇於承擔。這也成了中國文化的基本特點。

如中國兵法,其實就奠定在陰陽之法的基礎之上,如靜如處女、動如脫兔,講的是一動一靜、一張一弛的道理。再如中國書法有很多法則,歸根到底只有一條,就是陰陽一法,陽就是快捷,陰就是遲滯,一疾一澀構成了中國書法的核心思想。

《周易》講變的道理

《周易》的“易”,是變化的意思。中國人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有陰陽兩面,陰陽的相互作用,形成無所不在的運動態勢。宇宙中的一切都處在永恒的變易之中,沒有固定不變的東西。中國人用流動的眼光看世界,認為生命是一種流動不居的過程,有人將此形容為“水的智慧”,世界如水一樣流動。

《周易》的符號系統以陰陽為基礎,由陰陽組合成八卦,由八卦疊合成六十四卦,無非就是為了表現生命永遠在運動的道理。符號本身是次要的,它所表現的道理才是主要的。

《周易》的每卦有六爻,爻按照《易經》的解釋,就是動和變化的意思,每一爻都是一個“時位”,既是一個時間點(時),又是一個空間點(位),是時空一體的。易的六爻的順序是由下往上,展示的是一個由低級向高級、由初始向縱深的展開過程,在不同的時間形成不同的空間變化。《周易》所展示的不是靜止的生命,而是生命的流動過程。

如乾卦六爻的爻辭(對卦中每一爻的說明),它以一條龍來作比,說的卻是人生的道理。第一爻說潛的道理,要“潛龍勿用”,像一條龍潛藏在水底,等待時機。第二爻說“見龍在田”,像一條龍偶爾展現一下自己,提醒人們在沒有積聚到足夠的力量之前,還是不能莽撞,但是可以小露鋒芒。第三爻說警惕的道理,是說一個有修養的人必須時時謹慎,“夕惕”——晚上都睡不著覺。第四爻說適時應對的道理。此時已經積聚了相當的力量,將要有所成就,但這時尤要注意,像一條巨龍從水中躍起,又潛藏下去,使人不辨其首尾。第五爻說大展宏圖的道理。此爻處於最好的時機,如巨龍在天上飛翔。第六爻說不能過分的道理,“亢龍有悔”——如果做過分了就會有災殃。從潛於水中,到大展宏圖,再到不能過分的告誡,說明時機在變化,人應對的方式也應該變化。《周易》就是告訴你如何適應變易的道理。

漆器   梅花

正因為世界無時無刻不在變,所以《周易》告訴人們,宇宙是一個生命的空間,宇宙不是死的,而是活的。有的東西看起來沒有生命,例如一塊石頭,其實都有一種活的精神在,都處於永恒的變易過程中。這樣的思想成為中國文化的精髓,如中國藝術就強調要表現一個活的世界。中國藝術家追求“氣韻生動”,就是追求表現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