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 透支未來(第2/3頁)

關鍵是還能獲取線下流量,這就使得便利店賽道內投資猬集,無論電商巨頭親自布局還是大型商超借助自身供應鏈和品牌實力開展業務,又或者如小康這樣的創業者進場攪局,都讓賽道內戰鬥不休。像小康臉貼臉挑釁724之類的舉動並不是孤例,而最近,楚垣夕聽說724也有擴大加盟範圍的計劃。

這場亂戰中,電商、本地生活類移動互聯網企業甚至餐飲店都開始以競爭倒逼便利店升級效率,提升數字化水平和供應鏈。像島國三強的每日三次補貨原則,逐漸成為新式便利店的物流標配,因為最終這才是便利店長期盈利的關鍵。

因此先期建設的投入必不可少,航母店也必須要開,要負責作為加盟區的據點解決問題,不然帶不動。但是競爭的因素很可能導致資金利用率不能達到預期,特別是到自己不熟悉的區域中去。這也是前路躺下的很多屍體在述說的事實。

要知道這個行業競爭一直都是極為激烈的,18、19年就不斷有明星便利店退出,比如鄰家、131等等,包括今年上半年的全時退出帝都。全時啟動百城百萬計劃的時候多麽意氣風發?進入江城、蜀都、山城等等一線城市,號稱要投資百億元,五年覆蓋百城,形成百萬個終端。然而最多的時候全國也只開到800家門店。

與此同時,便利店行業燒錢也是一絕。當年鄰家囂張的時候提出過一年開兩萬家店的目標,要是兩千家其實勉勉強強也認了,兩萬家是個什麽概念?直接成為行業龍頭的概念!後面果不其然倒閉了。

同樣倒下的131計劃在2020年前在6大城市開店,結果四個月內燒完了投資人的四千萬,沒等到2020的到來就從容打出GG。

還有一家去年估值過百億的便利店連鎖創企哢嚓哢嚓的進入全國,全國開店數量和小康差相仿佛,但是布局分散的多,結果虧損裁員。

這說明什麽呢?是他們玩的太刺激了嗎?確實是過於刺激,至少在現金流量表中冒險的精神過於旺盛。便利店這門生意必須有充足的現金才允許激進,這也是楚垣夕一直以來最重視融資的原因。

但其實這說的也是區域品牌便利店脫離本地市場之後的競爭力下降問題。所有資本擴張型便利店都要面臨同樣的問題,小康也不例外。

島國三強就一直都沒有貿然進入到二三線城市中,顯然這些老牌玩家深知門店的擴張需要什麽,楚垣夕的解讀就是供應鏈的搭建和物流倉儲能力。不然724的創始人鈴木敏夫,就不會將便利店稱作“生活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當然需要基礎性的全套服務體系支撐,724最近打算擴大加盟可能也是這方面的準備已經做的比較充足的原因。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724也有在線上的擴張計劃。別忘了島國那邊人家已經從容的拿自己大本營當試驗田體驗過小康的某種甜頭了,不說社交,至少移動支付這個香甜可口的蛋糕人家說不定有心情嘗一嘗。

因此,楚垣夕還制定了比較激進的目標,這是讓小康上下頗為緊張的一幕。增加密度就是增加對用戶的感染力,線下零售密度越大對非用戶的吸引力就越大,人都有從眾心理。

但是加盟商是否願意頂著更大的密度加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換成其它便利店就未必有臉一邊開加盟一邊填充密度,小藍杯倒是這麽幹過,可惜還沒出結果呢就躺下了。

好在小康有一套目前這個時間段還獨一無二的系統,有康康,有妖異都市,有城市寶藏,有移動支付的紅利,可以透支一部分給加盟商,潛在加盟客戶的興趣肯定是能調動的。

實際上,楚垣夕準備了有兩套加盟方案,如果沒有巨頭出牌,小康當然是按部就班的開加盟,那麽既不需要提前降低優惠券的直接投放,同時對於加盟商來說,小康也不需要給出太大的紅利,就能調動他們的興趣。

但是現在既然形勢如此,就必須拿出“透支未來”這個技能執行B計劃。便利店戰線長、回款慢、投入高,擴張都依賴資金供給,不透支未來本身也不好做,透支未來本身就是便利店生意的精髓。

之前拿下一批生鮮前置倉創企,其實就是透支未來的一種形式,強行擴大了運營區域,建立了健康幣線下用戶的信心和錨定點,但也給小康體內注入了管理上的難題,也就是未來這批生鮮創業者的安定問題。今後小康便利店的門店開到他們各自的運營區域之後,這些生鮮自提點就不再是英雄,而是累贅了。

當然,既然叫做透支未來,這個問題就是未來才需要解決的。其中的奧妙在於很多問題現在看著是問題,等到未來體量變大之後,它就未必還是問題,也許反而變成了機會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