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0章 張銘不好對付(第2/3頁)

張銘:雖然你說的一套一套的顯得非常專業,但是說了半天該不會是巴人正在做的小遊戲吧?

楚垣夕立刻發了一串大大的驚嘆號:你怎麽知道的!!!

他是真驚了,心說不了一個是吧?怎麽連這個都傳到張銘耳朵裏去了?我是跟信息漏勺談的嗎?

張銘:我查一下還不知道啊?你最近往抖音上傳了多少內容?一個IP又一個IP的往上搞,還參加聯合制片人計劃,你說我會不會好奇你在搞啥咧?

楚垣夕一想也是,換成他坐在張銘那個位子上,有一家公司主要靠薅自己羊毛發展到幾百億了,光退個股的估值就是360億,頭條系自己的估值才5000億出頭,自己是什麽心情?心急如焚啊!頭發都不知道要薅下來多少。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張銘的心胸比自己大度到不知道哪裏去了,調查一下巴人集團又在搞什麽飛機是很有必要的,好歹也要知道自己的羊毛被薅走是幹什麽用了的不是?

只見張銘接著問:你這叫神馬模式創新啊?不就是IP遊戲嘛?

楚垣夕心說跟不跟張銘說呢?按說是不應該說的,因為說了之後張銘照方抓藥怎麽辦?你怎麽辦我怎麽辦,能不動腦子直接抄走的是最難防的,有技術含量的復雜工作倒是不怕,像小康,誰想抄隨便抄,抄不死你算我輸。但是小遊戲IP計劃沒任何技術含量,只有能力含量,做遊戲的能力,以及內容創作能力,邏輯上本身並不復雜。

但是,人家能查出來,這是瞞不住的。就算現在不說,過個把月人家也能弄明白其中的邏輯,藏著掖著不說反而惹人笑話。

說到底,這套小遊戲IP的玩法,主要是為了彌補楚垣夕把整個《羅馬之敵》從巴人遊戲剝離出去而產生的。

剝離之後就要留下的空白,業務空白以及估值空白。業務上,一家估值以百億計的公司不能沒有產品線接档,估值上,巴人遊戲的內生性需要第二條腿、第三條腿來完善。只靠《亂世出山》手遊,就算把IP注入進來人家算估值算個IP生命周期總價值就完了,300億的並購價格是極有誠意超級大方的開價。

所以要留下《羅馬之敵》就得換上一個別的,楚垣夕對《羅馬之敵》的期望非常之高,期望高才要咪起來,那填充進來的東西至少看著要唬人,小遊戲IP計劃是按照這個邏輯上馬的。

因此,同樣都是缺乏遊戲基因,阿裏和頭條系不一樣,阿裏可能能唬住,頭條系不見得。這也是楚垣夕把頭條系列為2號買主的原因。

當然說一千道一萬,IP的另一邊是內容,內容創作能力和遊戲制作能力本身也是能力。如果遊戲制作能力不重要,可以予取予求的話,那阿裏早就擁有遊戲基因了。阿裏難道不想燒企鵝的屁股?火燒南極都想瘋了,沒能力。沒能力才要並購。

想到此處楚垣夕先回答張銘的問題,解釋了一下小遊戲IP的三級火箭的邏輯。第一級,自媒體預熱獲取種子用戶;第二級,小遊戲裂變獲取大量IP用戶;第三極,IP內容制作跟上流量澆築的節奏,打造頂級IP。

在IP這個領域張銘還真沒那麽懂,被楚垣夕說的一愣一愣的,比如說他不知道版權市場上最大的痛點在於所有權問題。一個好點的版權,要購買除署名權外的全版權,成本大了去了,但是如果按照先購買版權再打造IP的流程,打造失敗的概率很大,失敗之後這些成本全都要變成損失,本益比極為懸殊。而且某些優質版權所有權分散,很難買到全版權。

楚垣夕的三級火箭不存在以上所有問題,只需要有好的內容生產者就夠了。按這套流程首先回避了版權市場上的麻煩,因為可以只提供一個IP框架夠做遊戲就行,前兩極火箭不需要提供完備的內容。

然後是這種打造方式當然也有失敗的概率,但是失敗損失的只是遊戲開發費用,小遊戲的開發費用非常低廉。而且失敗還分怎麽失敗,未必損失錢,但是一旦成功了,流量有效聚集起來,內容開發者再把IP內容高質量的生產出來,價值陡然而升,可謂是低成本高價值高效率的表率。

最後,楚垣夕洋洋得意的說:這個肯定算是模式創新了吧?

張銘不得不耐著性子寫了個是。不能不是,因為這對用戶時間的編輯效果太強烈了!過去用戶成為一個IP粉絲需要追逐內容相當長的時間,一本連載的小說或者漫畫想要成型需要幾個月,想要完結需要幾年。

楚垣夕的模式不只是把流量從平台擴大到全網,還把IP成型的時間嚴重壓縮到幾周甚至幾天,使得用戶可以先粉上,然後再關注內容,這就是遊戲的魅力。模式創新本質上都是對用戶時間的再編輯,在這個創新中體現的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