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海上張騫(第6/20頁)

鄭和聽得心驚肉跳,連忙問道:“那天冠菩薩的道場有沒有找到?皇後真的鑄了一千尊菩薩麽?”

老太監道:“皇上聽了皇後的話,嘆氣連連,一面命道衍進宮,請教天冠菩薩的道場所在,一面下令召集全國最好的白鐵鑄工師傅來南京報到,立即開始鑄造一千尊天冠菩薩,須得尊尊不同,各有姿態。那菩薩的形象畫好了,都先拿給皇後看,皇後覺得和夢中所見相似了,方才開始塑模。”

鄭和問道:“這一千尊菩薩像都鑄成了?”

老太監道:“開工的第二天,皇後把我叫到床前,低聲囑咐:‘劉公公,後宮通到飯廳的走廊邊不是有個小佛案麽?那香案下有只古鼎,裏面有好些黃金打造的發釵,你就把那些金釵全丟進熔鐵裏,一齊鑄入菩薩的身體裏罷。如有人知道了問起,你便說是我的主意,白鐵裏熔些金銀,鑄出的菩薩光澤更是漂亮奪目。’”

鄭和聽了這一段話,甚是不解,劉公公湊近在鄭和耳邊悄聲道:“總管您有所不知,那些金釵除了最大的一副是建文馬皇後的,其他都是建文帝嬪妃及宮女的東西。永樂帝進宮,她們落發為尼時,便將建文帝送給她們的金釵投入了那只古鼎。”

鄭和仍是不解,也悄聲問道:“這些東西既屬建文帝的後妃所有,又和天冠菩薩有何關系?”劉公公道:“總管啊,您想想皇後夢裏那些淒魂厲鬼難道不是今上造的冤孽?他們是為建文帝而死,這些嬪妃是為建文帝而落發,這裏面難道沒有關連?”

鄭和悚然而驚,張大了雙目瞪著這徐皇後的貼身公公,暗暗驚呼:“那關連竟是建文帝?這事太玄了。”

次日,朱棣下朝後,在宮裏的會客偏殿單獨召見了鄭和。前一日在朝上談的全是公事,這時朱棣換了便袍,與鄭和輕松話家常。朱棣道:“聽內官報告,三保已經到後宮皇後靈前上過香了?”鄭和道:“是,皇後之崩何其遽也。”

朱棣嘆了一口長氣道:“皇後身體不適已有兩年多,常有胸疼,往往不能成眠。其病轉沉便在你出海之後,太醫無助,藥石無效,每日益漸消瘦,朕實心痛。”鄭和也嘆了一口氣道:“臣辭別皇後之時,便見慈顏有憔悴之色,原以為回國時必可見到皇後恢復健康,臣還帶了幾樣南洋珍奇之物,希望博皇後一哂。”

朱棣道:“皇後天性仁厚,在為人處事的大節上卻是一絲不苟,掌理後宮恩威並濟,又有容人過失的大器,不論在燕王府還是皇宮裏,妃嬪皆以她為範,大家和睦相處,的確做到‘母儀天下’四個字……”說到這裏又哽咽了,長嘆一口氣後,不但不能平復激動,反而淚如雨下道:“徐皇後之懿德可比東漢馬皇後和唐朝長孫皇後,她身處深宮,一心一意都在仁民愛物。從此以後,朕回後宮再也聽不到直言的規勸了。”

鄭和忍住心中難過,力勸道:“皇後雖去,仁愛仍遺世,皇上止哀罷。”

朱棣聞言暫止哀慟,對鄭和道:“三保,你侍候皇後多年,到底識得皇後之心。她病重之時,仍日夜為朕殺孽太重而憂心,以致夜夜惡夢,不能成眠。後來夢見天冠菩薩開示,許願鑄千尊白鐵菩薩為天冠分身,合力化解殺孽冤仇、渡化拔濟鬼魂。道衍告訴朕,天冠菩薩宏法道場乃是福建寧德支提山的華嚴寺,信徒俗稱支提寺。皇後臨終前托你做一事,她要你盡速將這一千尊鐵菩薩送到支提寺。”

鄭和聽得心馳神往,口中答道:“皇後遺懿旨,臣鄭和敢不悉心盡力。請皇上諭示,臣何時動身?”心中卻是思潮如湧。只聽得朱棣道:“愈快愈好。不知何故,自從皇後走了,朕夜間入睡也常有厲鬼擾人清夢,難道是那些鬼魂找不著皇後,轉而來找朕?”

鄭和再也忍不住了,一句話不吐不快,便道:“冤有頭,債有主。那些冤魂原是要找皇上的,是皇後以無上慈悲之心以身相迎,擋住了冤魂厲鬼,好讓皇上安眠……”他話出口已經後悔,但朱棣不但沒有發怒,反而抓住了鄭和的手道:“三保啊,皇後走了,宮中只有你跟朕講實話了。確是如此,皇後這一生不顧自身安危為朕擋災的事,又豈只一樁?……既是愈快愈好,你休息十日後,便啟程去寧德支提寺吧。”

鄭和道:“寧德濱臨一個天然港灣,名曰‘三都澳’,三國時東吳造戰船的溫麻船屯便在附近。不知這一千尊鐵佛有多重?恐怕總有幾萬斤吧。一人扛一尊上山就得一千人,兩人擡三尊也得六百多人,沒有臣的寶船還不好辦事哩。”

朱棣道:“皇後一定也想過,這一千尊鐵菩薩從陸路去著實不易,這才遺命三保你用寶船運過去。唉,皇後聰慧,卻藏而不露,考慮真周到啊。那一千尊佛已經鑄好,全部供奉在龍江關的天龍廟裏,明日你去瞧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