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草綠霜已白

  帝旭變得昏聵暴戾,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在那夜夜目不交睫,枕戈待旦的八年裏,耗盡的似乎不是他的高逸優雅與清明持重,而是他的壽數。從登基的那一天起,坐在帝座上的已是一具無魂的日漸腐朽的軀殼。

  他知道人們都這樣說。人們都還避忌他,因為他是皇帝,並且,是個暴戾的皇帝。從內宮到朝堂,無一人敢於與他視線相接,即便如此,他還是能看見彌漫在宮廷中的恐懼與腹誹的雲翳。八年天地倒錯、十面埋伏的亂世裏,他是怎樣東征西討連橫合縱,紅藥原一戰血流漂杵,十裏赭紅。如今分崩離析的國土已被連綴起來,他至少有權不要再去整理那些千頭萬緒的事情,只要天下一統,人們自會料理自己的日子。可是,他端詳著掌上玲瓏小巧的榕樹盆栽,輕輕掐去了一條逆枝。修剪樹木並不需要詢問樹的意見。那樣未免太麻煩了。

  二十一年前,叛亂起時,正是麟泰二十七年的夏末。那年天氣瘴熱,天空晴得發白,人都說是亂象。他那年十七歲,立春大社剛剛受封為旭王。他的父親帝修病殪,叔父儀王褚奉儀托詞鎮壓京畿動蕩,假勤王之名進軍,意圖篡位。一時四面兵起,蜂擁城下,夜間舉火,映得承稷門外半天炎紅。三大營換防兵馬出發已有月余,往麇關與莫紇關的六萬人馬更會同叛軍掉頭合圍帝都。帝都內只余近畿營三萬,禁衛羽林二萬,安樂京失陷已成定局。惟有他率眾抵抗,一面冒險撤下三千羽林,欲護衛太子伯曜殺出帝都,以圖再起。誰想他苦戰不退,手刃逃兵三名、攀城叛軍數十,終於熬到三千羽林折返承稷門,卻不見伯曜人影。太子伯曜一貫文秀畏懦,卻有一股頑愚的死節,竟宣稱與國共命,已絕望懸梁自盡。先帝遺下四子,三子叔昀早年夭折,末子季昶自幼被送往注輦國作為質子,如今伯曜又死,皇室嫡子,中原竟只余他一人。

  “枉費我拼死為他布下一條生路,伯曜,”仲旭奮力斬落一名攀城的叛軍,“就這麽不吭一聲地死了。”

  城上的人一茬一茬倒下,又一茬一茬補上。三千羽林往返不過半個時辰,城頭屍首已堆得有半人之高,於是便幹脆充作木石,推下城去。

  “殿下……不,陛下!請容臣等護衛您往虹州召集兵馬,掃滅逆賊!”羽林千騎身著重甲,雙膝落地亦鏗鏘有聲。

  仲旭轉回頭來,細細端詳那年輕千騎為戰盔遮掩的容貌,而後輕輕一哂,指向城下紛亂的叛幟中,火光掩映的“蘇”字大旗。“你是蘇靖非的什麽人?”他聲音不大,周遭聽見這話的幾個人,都是心頭一凜。

  年輕千騎仰起了臉,幹脆答道:“庶子蘇鳴。”城頭烽火映照下,坦蕩的一張面容,分明與叛亂的塗林郡太守蘇靖非十分神似。

  “蘇鳴,你護衛我,就是要與你父親兵刃相向了。”仲旭微笑著,身上也不披甲,鮮血塗汙了他冠玉般的面龐,便偏頭擦拭在肩膊的錦繡袍子上。

  “末將十四歲前不知有父,今後亦不打算認父。”

  “你佩的刀,卻是蘇家子弟慣用的雕蟲齋鋼口闊刃直刀。”

  “是母親遺物,末將立誓以此刀與蘇靖非一決高下,今日便請為前鋒,為陛下清掃路途,亦請陛下成全蘇鳴償此宿願。”蘇鳴說到後來,壓抑不住聲音裏的波動,眼裏泛上了一點光。

  “你年紀尚輕,刀法與修為皆不及你父親,這竟是要帶著這些手下送死了?”

  蘇鳴倔強地抿唇不答。

  “那倒大可不必。方才為掩護伯曜死了那許多人,已是白費了,我們再經不起這樣折損人馬。”仲旭擡眼看了看天色。時辰已近中夜,承稷門上疾風逆揚,他取過角弓,仰天放出一枝鳴鏑。那鳴鏑的聲音與眾不同,做蒼隼聲,銳烈響亮。

  那鳴鏑之聲方才消失在夜空深處,城下叛軍陣營右翼裏忽然起了異動,一支打著“清海”旗號的人馬斜刺裏撞向城門,正是清海公麾下流觴軍。事出突然,叛軍措手不及,被流觴軍沖開了陣列。城門前正是炎王褚奉儀的嫡系河源軍,反應迅捷,便在城門前廝殺起來,兩側及殿後的王延年部、曹光部、羅思遠部、蘇靖非部皆是各地守將糾集而來,此時只是按兵不動,不願貿然卷入混戰。河源軍左右包夾,流觴軍的陣型愈戰愈薄,漸漸變成一長龍形,自城門委蛇向外一裏多長。正在此時,流觴軍中朝天放出一支鳴鏑,與先前承稷門上褚仲旭所放竟是一種聲音。城門應聲霍然洞開,一彪人馬自都城中直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