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2/4頁)

於成鈞便說道“戍邊將士,為國征戰多年。其老邁病殘者眾,又往往無處贍養。臣懇請皇上,按月向軍中發放錢糧,以養活這些老弱殘兵。”說著,他擡頭看向明樂帝,一字一句道“如若不然,長此以往,只怕兵源艱難。”

在邊關軍中三年,於成鈞也算歷練了,見了許多不平不公之處。

燕朝重文輕武的風氣,已然波及軍中,許多行軍打仗多年的兵士,老來無可依靠,一輩子刀頭上提著腦袋滾過來,回到故鄉竟還要遭受鄉民的輕慢白眼,以至於許多人幽憤至極,說出“勸人當兵,天打雷劈”的話來。

明樂帝聽了他這番話,心思微有活動。

他是太平皇帝,守成之君,清平日子過久了,對這軍力便頗為不重視。除了必要的邊防與京城戍守,他甚而覺得蓄養軍隊不過是浪費銀子。

有這樣的人力物力,還不如多修幾座園子供他玩賞。

倒是蠻族這場攻打,將他的安樂夢給喚醒了,若非邊關將士拼死抵擋,明樂帝眼下只怕已當了亡國之君。

如今聽了於成鈞一番言語,他倒也覺有幾分道理。

明樂帝心中盤算了一番,面上倒是不動聲色,說道“才回京,便惦記著邊關將士。你辛苦了一場,也該好生歇歇。你的話,朕暫且記下了。去後宮瞧瞧你母妃罷,也是日夜渴望著你回來的。”

於成鈞見話已說到,曉得此事也非一日之功,遂見好就收,告退下去了。

看著於成鈞那昂藏的背影沒入殿外,明樂帝面上的笑意漸漸斂去,他手指輕扣著那面金牌,良久道了一句“本當他是該長進些,原來還是當初那副性子。”

這話音平平,卻並無一絲憤怒,竟還有那麽幾分竊喜。

於成鈞出得乾清宮大殿,才下了台階,迎頭便望見一頂轎子緩緩過來。

於成鈞細觀那轎子的規制,又看了看跟隨的人,不由眯細了眼眸。

他曉得那轎子裏坐的是什麽人,才回京城,他也不想節外生枝。轉頭正欲走開,擡轎的太監居然快走了兩步,趕在他面前停了下來。

轎子落地,一宮女輕輕掀起簾子,自裏面扶出一位靚妝麗人來。

這女子不過二十五六,生得艷麗非常,身段裊娜窈窕,兩道柳眉描得細彎彎的,襯的其下一雙水瞳顧盼生情。她穿著一襲水紅色暗繡鵲銜梅花扣身褂子,下面卻是一條煙色蟬翼紗裙,肩上披著一領湘妃色披帛,面上薄施了脂粉,唇色淡紅,整個人如一團煙霧,濃艷卻不妖俗。

如今是三月末,春色雖好,但還有幾分涼意,她卻穿了一條薄紗裙子,竟似渾不怕冷。

麗人扶著宮女的手臂,款款上前,向著於成鈞淡然一笑“肅親王回京了,三年駐守邊關,可謂辛苦。”

於成鈞看她擋了路,也不好扭頭就走,拱了拱手“梅嬪娘娘。”

這女子,便是同他生母順妃向來不對付的梅嬪了。

梅嬪笑道“這是才見了皇上出來?”

於成鈞頷首“正是,皇上正在裏面,此間無事,娘娘若要見皇上,當是行的。”他不想同梅嬪多有糾纏,隨口道“本王還要去見母妃,不多同娘娘說話了。”

梅嬪見他要走,忽朗聲道“王爺走了三年,苦了王妃獨守空閨,還要時時替王爺進宮在順妃娘娘跟前盡孝道。王爺見了順妃娘娘,可千萬記得替王妃美言幾句。”

於成鈞步履微頓,卻還是去了。

梅嬪唇邊泛出一抹微笑,轉身道“走,見皇上去。”

宮人小心替她提著裙擺,扶她上階,一面低聲說道“娘娘說的這般明顯,肅親王怕是瞧出來了呢。”

梅嬪笑了笑“本宮便是明著挑唆了,那又如何?他聽不進去,那也不過是一句順嘴的話,於本宮又有什麽害處?他若聽進去了,由著他們母子去爭鬥,本宮樂得瞧熱鬧。順妃怎麽待肅親王妃的,大夥又不是瞎子,全瞧著呢。”

那宮人會心一笑,點頭道“娘娘真是好籌謀。”

梅嬪意態慵懶,淡淡說道“肅親王功成名就歸來,本宮真是瞧不過順妃那個樣子,尾巴都要翹到天上去了。給她添些堵,本宮才暢快。”

一主一仆,低聲議論著,便入了乾清宮。

於成鈞步伐匆匆,一路進了承乾宮。

順妃今日特特起了個黑早,仔仔細細精心裝扮了一番,還親自盯著宮中的小廚房,把往日於成鈞愛吃的幾種吃食都預備下了,比她迎聖駕時還要盡心竭力。

這一白日,她在宮中坐臥難安,踱來踱去,聽聞於成鈞已進了大內,雖明知他要先到禦前去面聖,還是幾次三番遣人過去探問。

好容易,門外傳來一聲“母妃,兒回來了!”

順妃頓時大喜過望,竟也不顧身份,快步直奔了出去。

恰逢於成鈞自外頭進來,母子兩個險些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