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我們總該還有別的聯系(第2/6頁)

話筒裏媽媽有些支支吾吾,海雅皺緊眉頭,想了片刻,突然明白過來:“他又去澳門了?”

媽媽只有連連嘆氣:“我勸了他好幾次……他非要去……”

海雅緊皺的眉頭又漸漸松開,神色變得平靜淡漠,低聲和媽媽聊了幾句便掛了電話。她盯著窗外流逝的街燈,過了一會兒,又轉過頭望向譚書林:“你又給我爸撥錢了?”

譚書林靜靜望著前面的路,語氣平淡:“這些年撥了不少,也不缺這一筆了。”

海雅沒有說話。

前兩年開始譚叔叔的身體情況就大不如前,譚書林在英國念完碩士後立即回國接手譚家公司的事宜,留在了北京分公司管理,這兩年的交接替換,他已經慢慢可以掌握一些資金,也正因為如此,爸爸借錢的對象從譚叔叔變成了譚書林,更可怕的是,譚書林比他父親要豪爽得多,從來不提“還”字,弄到現在爸爸三天兩頭往澳門跑,樂不思蜀。

海雅疲憊地揉了揉太陽穴,她的偏頭痛好像開始發作了。

“我還不起。”她說的直白,“請你不要再增加我的負債了,好嗎?”

譚書林面無表情直視前方,良久,忽然低低笑了一聲:“你還真想還錢啊?累糊塗了?出國留學學了那麽多東西,還沒把你的白癡大腦洗幹凈?”

海雅竟然無話可說。

車廂一時陷入尷尬的沉寂,像是為了化解這令人不適的沉默,他打開車載音箱,溫柔的薩克斯風響起,他笑笑,說:“才見面別弄這麽嚴肅,明兒我還要開會呢,別影響我心情。”

海雅閉眼靠在車座上,無聲地忍耐腦袋裏一波波的脹裂疼痛。

她懂他們的意思,她試圖還清祝家負債的意圖那麽明顯,連媽媽都能看出來,何況譚家人。她在英國拼命地學習,拼命地打工,一刻也不敢懈怠,畢業後立即去了美國讀研,一樣拼著命,打工,獎學金……只為存下一點錢,將欠債的無底洞稍微填補那麽一些。

可是,真正去做了之後才明白,以前的她是多麽天真。譚書林說得對,十九歲的祝海雅可以白癡,二十六歲的祝海雅不可能再那麽白癡。

她甚至不敢想象以前的自己是怎麽鼓足了豪情壯志說能夠還債,好像去了美國就能天上下金子。面對龐大的債務,她做的所有努力不過是九牛一毫,還不起,她一個人累到過勞死也還不起。

車停了,海雅睜開發脹的雙眼,愕然打量四周:“……不是酒店?”

譚書林又開始努力把她那些巨大的箱子拉扯出來:“有地方給你住,去什麽酒店。”

海雅本能地想要拒絕,話到嘴邊,不知為什麽,又縮了回去。

就這樣吧,她為什麽不能輕松點?十幾個小時的顛簸,她累得只想找一張床狠狠睡上一天一夜,那些煩心的事都滾一邊去好了。

譚書林住的是高档小區,這家夥漸漸開始能賺錢後,也比以前更能花錢了,生活上他從來不會吝嗇自己,跟他在英國讀本科那會兒,他三天兩頭往中餐館跑,花銷之大終於又惹惱了譚叔叔,最後海雅被迫保管兩人的生活費,每天買菜做飯,他才不抱怨英國食物不是人吃的了。

或許也是那時候開始,他們的關系才漸漸不再齟齬,無論如何,兩個年輕人背井離鄉,在完全陌生的國度,心理上的恐慌讓他們本能地依賴彼此。可能是因為被她狠狠地拒絕過,也可能是異國他鄉的經歷,譚書林變了不少,縱然不能稱之為成熟,但他的努力學習和漸漸穩重卻是有目共睹。他們倆也從一開始的完全不說話,慢慢發展到偶爾能開兩句玩笑,時間的潛移默化就是如此神奇。

推開門,海雅見著客廳的真皮沙發就覺得渾身骨頭都散架了,一坐上去便跟一灘雪水似的化開,最後幹脆躺在上面一動不動。

好舒服,好柔軟,暖風吹得她暈暈乎乎,感覺馬上就要升天了。

輕緩的腳步聲慢慢靠近,一杯水和一板藥放在了茶幾上,譚書林拍拍她的背:“吃了止疼藥洗過澡上床睡。”

海雅努力撐開眼:“……你怎麽知道我頭疼?”

“廢話,你一直捂著腦袋,我又不是瞎子。”

譚書林鉆進自己房間翻了半天,出來的時候帶了一件新浴袍幾條新毛巾,甚至連新牙刷都有。

“起來了,去左手最裏面的房間,有浴室。”

難得這樣細心的譚書林,她不由感慨地誇他一句:“你就是小叮當啊!”

“有空廢話不如趕緊睡覺。”譚書林明顯懶得搭理她的玩笑,轉身走回自己的房間,砰一聲把門給關上了。

客廳裏沒有聲音,她沒有再說什麽。譚書林低頭看著自己的手,從見到她一直到現在,它們始終不爭氣地微微顫抖著。

三年沒見到祝海雅,大學畢業的時候他本以為她會和自己一樣留在英國讀研,誰知她悄無聲息早已報好美國的大學,連一句解釋都沒有給他。他氣過,傷心過,甚至沒有送她離開,自己先賭氣回國過暑假了,研究生畢業後他也沒有去美國看她,雖然那時候他們通信正常,關系也恢復如初,他依舊在賭著一口氣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