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蒙古牛肉與美國行(第3/3頁)

旁邊六雙筷子已經伸了過來,讓站在廊下不斷張望的韓淙淙恨得咬牙切齒,看的到吃不到,太過分了,我可是食單的提供者,不是應該讓我先嘗嗎,我還是客人,客人呀,怎麽能耽誤客人用餐,太可恨,要投訴,向老爺子投訴。

後廚裏的幾個人顯然沒有接收到她的埋怨電波,七手八腳瞬間盤子見了底。幾個師侄吃得意猶未盡,一開始覺得叫什麽蒙古牛肉純粹是騙人的,不就是一份小炒牛肉嗎,幹嘛另起個名字,多吃了幾口頓時吃出不對來了。封白和高博看沈念池的做法就已經知道不同了,火候不對、味道不對,兩個人對視一眼。

中餐跟西餐對食材的處理方法是有很大不同的,比如說豬肉,在中國什麽豬肉燉粉條啊、土豆燉排骨啊、冬瓜排骨湯啊,豬肉的做法多的讓學廚們想死;但在西餐裏,豬肉的做法就只能是一種了,沒法燉、沒法煮、沒法燜、沒法炒,只能煎或者烤,因為外國人殺豬是不放血的,直接殺,所以豬肉的血腥氣完全保留了下來,什麽燉煮燜燒完全沒法發揮,這麽做出來的絕對臭的要命,但是煎完配著料汁吃確是最合適的做法。諸如黑胡椒汁之類的,其原材料本身就是在冰箱出現之前,西方人為保存肉類而用來腌制的香料,自是有很好的除臭提香防腐的功效,因此煎好加上並不臭,反而因料汁的濃郁而更加好吃。

而牛肉,中國人對牛肉的處理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外國人也是直接拿來煎著吃。除了做法不同,還有最大的一點不同,中國人吃牛肉基本上都是全熟的,當然也不排除某些茹毛飲血的做法,但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見的肯定是全熟的;但西餐裏的牛排估計沒幾個人會要全熟的,絕對柴的要命,連中國人都不會要全熟的。

沈念池做的這個炒牛肉,肉卻不是全熟的,如果以西餐論,應該是七分熟,肉裏仍有一點點血絲,極大地保留了牛肉的鮮嫩。大火快炒,尤其是切得這麽薄的肉片,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極容易炒的老了。沈念池對火候的把握很到位,尤其是要回鍋的牛肉,要做到七分熟真的比炒到正好更難,而且顯然這是她特意為之。

封白揉了揉沈念池的頭發,直接開口:“說說唄,怎麽想到這麽做的?”“也沒什麽,就是淙淙說她吃了一份炒牛肉,用的是甜面醬的。”“甜面醬!?”高博和封白還沒說話,其他幾個師侄已經一臉驚悚,這是什麽鬼?他們師爺好歹也是一方名廚,學廚這麽多年,從來沒見過這麽任性的做法。

不是說不能用甜面醬,關鍵是做法不對呀!中餐裏同一樣肉菜因為做法的不同,所要選用的部位不同,加入的配料也是不同的。如果是醬牛肉,那就要用牛腱子肉,牛腱子肉有彈性且筋多,燒出來很有嚼勁,最好不用醬,用了也要用黃醬;如果是燜牛肉,最好是用牛腩,肉質較嫩且有一層油脂,燒出來鮮美多汁,加上經過發酵的面醬,更是味道濃厚;炒牛肉,用的就的是牛裏脊,肉質最嫩且沒有肥膘,從來就是不加醬的。

看著對面六人一臉的難以置信,沈念池也能體會,她剛剛聽韓淙淙說有甜面醬,也覺得不可思議,不過轉念一想就知道了緣由。美國的中餐店要做牛肉,用的就是沒放血的牛肉,但要用中餐的烹調法,又很難蓋住牛肉本身的腥氣,就只能用西餐的技法,多加料汁,為了表示是中餐,還得用中國的料汁。而韓淙淙吃得那份甜膩的蒙古牛肉就是放了甜面醬炒制的,牛肉的腥氣太重,面醬的味道濃重,正好可以壓制,且還要多放面醬,自然甜得要命,但是美國人吃得慣,只要看看美國人的身材就知道,他們對於甜味的接受度不知要甩出國人幾條街了。

而沈念池受此啟發就覺得可以反過來試試。剛被掃光的炒牛肉,用的就是中國的牛肉,已經放血,腥氣很淡,牛裏脊本就是做牛排的最好部位,且七分熟完全是國人能接受的程度,調味的過程中加了一點黑胡椒,完全是西餐的配料,用的卻是中餐的大火快炒,很是新鮮,但要做到這份功夫,卻是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