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經典提問,你沒有殺人的想法,你為什麽要這麽說?(第2/3頁)

很牽強!

為什麽這麽說?

那需要先了解一下,犯罪預備行為通常是指什麽?

通常指的是行動力。

在這個案子當中,行動力指的是預備刀具或者是預備其他殺人工具。

當然,搜索也可以作為一定的證據作為判定條件。

但是搜索妻子出軌了怎麽辦,或者是殺人了會不會判死刑,可不是行動。

如果方如風進行搜索的是,我該怎麽樣去殺害我的妻子不留痕跡。

用什麽樣的刀具去攻擊,可以達到快速殺人的目的。

這樣的搜索情況完全可以判定在客觀上實施了犯罪預備行為。

為什麽?

因為這種搜索,是搜索怎麽樣去殺人。

但是方如風的搜索是什麽?

方如風的搜索是殺了人之後,自己會不會被判死刑,妻子出軌了怎麽辦。

從這一點上完全可以看得出來,他只是在主觀上有這種侵向。

並沒有客觀上實施了犯罪預備的行為。

如果說這種搜索都能判定為客觀事實。

蘇白只能說這可能是他接觸過很多案件中的第一例。

再有一點——從情理上來講,方如風第一個搜索的是妻子出軌了怎麽辦。

如果真的殺了人之後,會不會被判死刑。

基於這兩點,以及當時的環境來講。

方如風是處在一個對於自己妻子出軌憤怒,但是又理智的情況之下。

所以,對於檢方的陳述,蘇白並不認同,舉手示意下開口反駁:

“我方並不認同檢方所陳述的內容。”

“在搜索欄中搜索的內容並不具備客觀上實施犯罪預備行為的事實。”

“什麽叫做犯罪實施的預備?”

“在刑法中有著明確的規定,準備工具和制造條件是犯罪預備。”

“首先方如風並沒有準備工具和制造條件,其次,方如風搜索的內容也不是和準備工具與制造條件有關系。”

“基於這兩點而言,他搜索的內容怎麽就從客觀上實施了犯罪行為的預備?”

“完全不合理,並且不符合法律的解釋條款。”

“審判長,我方申請駁回檢方的相關陳述。

“並且對於檢方所陳述,依照搜索內容來判定,在客觀上方如風實施了犯罪行為預備的申請進行駁回判定!”

“以上是我方的反駁觀點。”

在犯罪預備的四個必要條件中。

最重要的就是取決於客觀上是否實施了犯罪預備行為。

不管是蘇白還是檢方,都是以這一個內容進行著重的辯述。

因為從這四個條件來看,如果判定了方如風客觀上實施了犯罪預備行為,那麽這場案子就會又敗訴。

在蘇白開口陳述完,此時受害方中的委托律師徐霞舉手示意。

“審判長,我方完全不同意上訴人委托律師的看法……”

審判長:“請陳述相關內容。”

“審判長,我方認為這個案子要從具體客觀的情景來看。”

“從客觀的情景出發。”

“方如風是不是表達了想要殺害謝婷婷的想法?”

“是不是在搜索如果殺害了謝婷婷的想法,應該怎麽辦?”

“這兩點完全可以認為方如風的確有著殺人的想法和行動力。”

“再有。”

“方如風從搜索中可以明確的看出,已經在行動的範圍內了。”

“只是謝婷婷及時報警進行立案,導致了方如風還沒有準備好預備行為。”

“再有一點。”

“出軌這件事情對於方如風而言是一個極具羞辱性的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方如風有著殺人的主觀意願很常見。”

“並且方如風的表現是一個非常暴怒的情況。”

“……只不過被報警,強行終止了犯罪的預備,這才是這個案子的真實情況。”

“所以我方不認同上述方委托律師的陳述。”

“同時,判決方如風有罪,這也是為了保護女方的合法權益,以避免方如風的故意殺人行為。”

蘇白:???

你的這個陳述有問題吧?

這個案件的討論是從預備犯罪的情景進行處罰。

但是從受害人委托律師,也就是徐霞的角度而言,完全就是站在謝婷婷的角度去闡述。

對此,蘇白開口:“按照被害方委托律師的說法,我想請問一個問題。”

“你的解釋是不是方如風有殺人的想法,只是在準備預備的時候被中止了,但是也屬於犯罪預備是嗎?”

徐霞沉默沒有回應。

見狀,蘇白繼續開口:

“那我再問一句。”

“如果按照你的陳述,來對這個案件進行理解。”

“方如風在搜索中,搜索了把小三和出軌女殺了,會不會判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