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2/4頁)

聽到姜星火的解釋,朱高煦也明白了過來。

合著不是天天去等百姓告狀啊。

只是秋收查納糧的時候,一起順帶開個口子。

這樣,你說有多少效果,也不見得有多少效果。

但最起碼,能把這股歪風邪氣遏制住……至少能遏制在桌面下,不像是現在明著擺在桌面上進行士紳與縣官的交易。

在制造力和通訊條件都不發達的人治社會,諷刺點說,只要開這麽一個小口子,就仿佛在上千年的黑暗中透出一縷微光,已經可以稱得上“治政清明、海清河晏”了。

“第三點,防患於未然,嚴格監管生員,嚴禁生員罷考、罷學。”

嗯,這裏便是要說,生員,其實是士紳群體最為脆弱的一環。

因為生員從身份上跟普通百姓是一樣的,但是又不一樣。

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們有著光明的未來。

而由於生員普遍年齡沒有特別大的,讀死書又容易被人帶到溝裏,身邊能接觸到的人,也多是老師、同窗,這些大部分都是士紳階層的人。

所以,很容易被人誘導,讓人當槍使,去當這個排頭兵。

而這些讀書種子一旦鬧事,影響又通常比較惡劣。

“一旦真的推進士紳一體納糧,那麽生員罷考、罷課示威幾乎是必然的事情,是因為更化讓他們的利益受損,更為嚴格的講,是讓那些不法生員利益受損,因此,他們組織一起進行抗議。”

“對於這種行為,解決的措施也很簡單,納入‘不法生員’名單,永遠停止考試資格就好了。”

第二個黑名單!

‘不法士紳’、‘不法生員’,這兩個黑名單一出來,真的是妥妥的大殺器。

“除以上三點之外,朝廷還要發布法令,對佃戶和田主的關系進行了規範,對士紳送什麽萬民傘之類的,要求保留地方官的行為也進行禁止。當然,最重要的是還要求嚴格監管士紳自身的納糧賦稅……這些措施嘛,都是針對‘不法士紳’的行為。”

姜星火著重強調了‘不法士紳’四個字,隨後說道。

“做事情,當然不能一刀切,要重點打擊敵人的同時,把能拉攏的朋友搞得多多的,不能把所有人都推到對立面去。”

“跟對待‘不法士紳’的舉措相反,對於那些規規矩矩按照朝廷政策繳稅服役的士紳,朝廷則需要進行表彰和肯定。在更化稅制的初級階段,朝廷所反對的,是那些超出朝廷規定,影響社會秩序和穩定,侵犯朝廷和庶民利益的士紳。而對守法士紳,是要給予保護和支持的。”

朱高煦聽完,頓時拍手叫好。

“還是姜先生高明,如此一來,想來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而夏原吉卻沉默著沒有說話。

夏原吉的心裏有點打鼓。

作為一部尚書,他很清楚,“士紳一體納糧”如果能執行下去,確實是大殺器。

配合“戶口累進稅”和“分家公證稅”,能夠有效地打壓士紳的力量。

但是,問題就在於,能執行下去嗎?

……

“拉一派打一派,確實很高明。”

蹇義頓了頓:“可是陛下,最根本的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

“是啊陛下。”茹瑺也說道:“設計的再好的制度,到了下面,都會走了樣,就比如剛才說的……”

“你們的意思,是又會成為新的青苗法?”朱棣問道。

蹇義和茹瑺一起點頭。

現在,隨著“士紳一體納糧”的具體措施闡釋,他們已經不再懷疑姜星火能不能提出好的方案。

現在的問題是,還是剛才的那個顧慮,方案很好,怎麽執行下去呢?

“能具體說說青苗法嗎?朕倒頗有些不得其解。”朱棣說道。

蹇義說道:“確實該說說,臣等認為,青苗法和如今姜星火提出的‘士紳一體納糧’,在根子上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

茹瑺說道:“如果陛下了解了青苗法的前後,想必就能理解,為什麽臣等始終懷有疑慮了,這絕對不是無的放矢的。”

隨後,蹇義和茹瑺開始給皇帝補課這段變法歷史。

很多人對於青苗法,第一印象就是‘王安石首次創立此法’。

實際上,王安石的青苗法不是他的首創,青苗法本身也不是什麽創舉,而是對常平糴法的一種調整。

什麽是常平糴法?

豐年以平價收購農民余糧,防止商人壓價傷農;在災年則平價出售儲備糧,防止商人擡價傷民,防止‘谷賤傷農,谷貴傷民’。

誰創立的?

戰國,李悝。

所以這根本就不是什麽創新發明,至於青苗法,則是北宋陜西轉運使李參所發明的。

李參擔任陜西轉運使時,為了解決士兵糧食問題,他先讓老百姓估計自己明年的糧食產量,然後看一看還能剩余多少供給軍隊,再讓老百姓向官府貸款買種子,當然這是要收利息的。